乔氏红了眼睛,扑倒在她的怀中:“嬷嬷,当年你我二人逃出平南侯府,一路上多亏有你护着我,这十几年来又一直起早贪黑的伺候,我早就将你视为亲人。”

    “娘子”周嬷嬷也是满脸的泪珠。

    曼舟擦了擦眼泪,转了话题:“大过年的,你们两个快别哭了。娘,这帕子里还有两根簪子是给谁的?”

    乔氏坐直了身子,扯了扯嘴角,勉强笑道:“曼舟说的对,大过年的不哭了。”

    她拿起那根梅花银簪在自己的头上比了比:“这是娘给自己买的,好看吗?”

    “好看,我娘生的美,戴什么都好看”曼舟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乔氏拍了她一把:“还学会打趣娘了。”

    她将那根白玉竹节簪子拿在手上,仔细的观瞧了一遍,才放到曼舟的手里。

    笑着对周嬷嬷说道:“这是给砚初那孩子的,他无父无母,以后是要和咱们曼舟成亲的,我这个未来的岳母得送给他个像样的东西,嬷嬷你说对吗?”

    周嬷嬷点头:“娘子说的极是,这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是该送件拿的出手的东西当作两个孩子的定情信物。”

    乔氏喝了口茶,说道:“嬷嬷,我想着过年搬进城里以后,再买个丫头做些粗活。咱们又不缺银子,你年纪大了就不要再做那些力气活了。”

    见周嬷嬷有些犹豫,曼舟在一旁也劝道:“嬷嬷,买个丫头做粗活,我请人熬煮膏方的时候你帮我盯着点,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即便以后不做膏方了,到时候我们两个一起研究刘阿婆留下来的食谱,做点吃的拿去卖,也好补贴一些家用。”

    听到曼舟的打算,周嬷嬷这才点了点头,她慈爱的看着眼前的少女。

    在烛光的映衬下,她的脸上好像镀了一层淡淡的光晕,浓密的睫毛下,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清澈明亮。

    周嬷嬷抿嘴一笑,眼角的皱纹都跟着柔和了不少:“娘子,你看咱们姑娘生的多好看,顾秀才可真是有福气。”

    乔氏也看向曼舟,不由得也跟着笑了起来:“两个孩子都是好相貌,又是从小一起长大,这是上天注定的姻缘。”

    曼舟被她们两个人看的脸慢慢红了起来,她眨了眨眼睛问道:“娘,以前听师父说,京城里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是可以赏灯的,那几天无论是深宅大院里的小姐还是寻常百姓家的姑娘都可以到街上观灯而不受礼法约束。”

    乔氏笑着点头:“正月初十开始赏灯,直到正月十六那日罢灯,罢灯那日,京城里的女子会在夜里结伴同游,有一人燃香走在最前面,曰为走百病,取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之意。”

    看着曼舟眼神里的期待,乔氏轻抚她的脸颊,意味深长道:“用不了多久,我们也会去京城。”

    安阳山上的破庙中,顾砚初一个人跪坐在佛堂前,听不清他的口中在低低的诵着什么。

    就这样静静的跪坐在佛堂里,直到过了子时,他才起身走到院中的那棵银杏树下,拿起一旁的铲子挖了起来。

    不大一会功夫,树下就被他挖出了一个大约两尺深的坑洞。

    顾砚初将一个用蜡密封好的罐子放了进去,放好之后,他又把坑掩埋了起来。

    用脚将土踩实,又踢过去了一些枯树叶,这才缓步回到了后面的禅房。

    禅房里的地席十分凉,尽管铺上了厚厚的褥子,也依旧冷的让人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