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三百二十六章:争骂王安石
    张居正是万万没想到的,送出去三本书,收到的却是九十册书稿,什么叫涌泉相报,自己算是体验了一把。

    送出去的《三经新义》三册书是王安石组织众人,以告子性无善恶为基础,重新解释《周礼》、《诗经》、《尚书》的。

    从学术上讲,王安石基本是先秦之后唯一一个坚持性无善恶,有专门著书立说,并且有实践的大家了。

    自董仲舒搞独尊儒术后,性善论真的是太难撼动了,哪怕王安石一度贵为舒王,其门下走狗多入牛毛,也不能改变什么。

    从性无善恶出发,那么决定善恶的是什么呢?王安石回答的是“理”。合理者为善,不合理者为恶。

    那什么是理呢?

    这一点,其实张居正看了这么多年也才勉强揣摩出一点端倪。

    理者,生老病死之自然需求耳。

    如果是顺应这种自然需求,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但是如果这样理解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与人对生老病死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这样就必然导致于我而言善的东西于别人不善了。

    张居正唯一能够想到的窍门就是天下人之理了。只要这个理是天下多数人所接受的,那就是普遍的善,只有普遍的善才是真善,否则完全可能是伪善。

    收到书的宋应昌在赶紧跟自己老师写信问计后也在加紧研究。

    因为性无善恶本身就是嫁接儒学与罗学的桥梁。只有跨过了这个桥梁,才能用儒生们听得懂的话去交流,让人听得懂是获取支持的前提。

    至于各地煤士绅的支持,宋应昌是不太看好的。毕竟煤士绅人数都太少了。想要翻盘形成潮流还是困难的。

    权商贾、理财以义,因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

    整整一天,宋应昌看书看得头晕眼花。很显然,当习惯杭州新学那种逻辑严密,形式规范的论证后,再来看其他书都只能说确实打脑壳。

    宋应昌晕晕的,把重点画在了理这个地方。

    很显然,宋应昌直觉就知道,王安石跟其他大儒一样,在论述时没有划分好自己的范围,到底是以个人为基础还是以天下人为基础。

    因为恩师高翰文强调过,个人正确的结论是不能想当然直接应用到天下人身上的。说是什么微观推论的前提条件在宏观中可能并不存在或并不相同。

    浅显的,微观个人人人都想大富大贵,并为之努力并最终实现,到天下人如果都这样,则直接可能导致天下大乱,别说富贵了,大多数人活命都困难。

    很显然,到这里,宋应昌差不多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了。

    当朝文人不是要借骂王安石来否定杭州新学吗?我杭州新学只要骂王安石骂得更大声,更有理不就让人无话可说了。

    只要跟王安石划清界限,才能化解那帮拿“靖康耻”来扣帽子,虚言恫吓的伪君子。

    只是可惜了王荆公。

    好在杭州新学的一大特长就是骂先贤。学科就在是发现先贤的不足身上成长得。

    毕竟,只有骂了王安石,才是严格遵循了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惧”的变法箴言。

    只有骂王安石的后人才可能是王安石的忠实学徒。

    换言之,替老师认个学术的祖宗,应该也不算大逆不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