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国崛起!从军火商到军工巨头! > 379 造飞机的高大上脉动生产线你用来造微型面包车?
    “额,杨总,咱们可不能跟国际上的那些巨头比,他们造车了好多年了,而且都是流水线,咱们这才刚开始呢!”

    肖明元一脸尴尬。

    他没想到杨威会在这时候给他们泼冷水。

    “是啊,咱们这只是一个车间,增加一个车间,产能就翻一番了。到时候,可是上亿的产值。”

    胡志清也急忙说道。

    “杨威同志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咱们得知道跟国际上的差距嘛。”

    陈志强也没想到杨威会这时候泼冷水。

    车子已经造出来了,等到推向市场后,167厂瞬间就会成为西南局手里最为赚钱的企业。

    红星所能赚钱归能赚钱,他们赚的钱,西南局可支配不了。

    杨威看了看几人,没有接他们的话头,自顾自地说道:“大众、丰田这两家国际汽车今年销量应该会超过千万辆,通用汽车也会超过800万辆……”

    杨威的话,如同一盆带着冰块的冷水。

    顿时让原本还因为每年能造3360辆车而兴奋的众人透心凉。

    销售上千万辆,意味着每月产量都得80万辆以上,一天得两万多辆,哪怕这些大品牌汽车拥有很多全球工厂,可每一个工厂的产能,都不会小的。

    任何一个工厂的产能也得在数百辆到千辆一天。

    两相对比,众人心中还能火热才是怪事。

    陈志强看着被浇了凉水的众人,懊恼地看了一眼杨威,这小子,真是的!大家刚有了希望,就给人把希望掐灭,不当人子!

    “国外那些大公司,都是采用流水线,自动化程度也高呢!咱们这刚开始,等后面有钱了,也可以从外国引进先进生产线,产能自然就提升上去了。大家不必觉得不如他们。以前咱们可是连车都造不出来。”

    陈志强的话,并没有让人再次恢复自信。

    “陈局,流水线的设备投入太大,还得不断提升工艺设备性能,那都是以亿为单位的,咱们得搞很多年啊!”

    肖明元一脸苦涩。

    流水线生产是快捷,可问题是国际上根本就不会把最先进的出售给华夏的汽车工厂。

    167厂之前连饭都吃不上。

    现在好不容易搞出来汽车,前后投入超过千万,按照目前产能,一年纯利润也不过一千多万,即使产能翻番,也才三千来万,什么时候能凑够引进生产线的资金?

    贷款?

    得卖多少辆才能收回投资?

    销售的数量少了,怕是银行利息都不够的。

    “是啊,咱们现在还欠着饥荒呢。哪里能有那么多的经费引进生产线!”

    胡志清也苦着脸看向前面的生产车间。

    这里面40辆车,目前都需要组装10天多一点的时间!

    增加一个总装车间,也得增加同等的人力才行,更多的,零部件等供应都上不来了。

    “其实,不一定需要使用流水线才能提升产能。各种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可以分给其他没有生产业务的机械加工厂或是树胶厂;而总装这块,直接采用脉动式生产线……”

    杨威之前打击167厂产能,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把原本工人从头到尾完成的生产分为数十道工序,拉开精细分工序幕,工业生产开始逐步进入流水线时代;1913年,福特汽车总装车间建设出世界第一条整车装配流水线,从而开启大规模制造时代序幕。

    流水线在大规模生产制造过程中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并且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自然不会有人去研究更先进的生产方式。

    脉动式生产线,是用于尖端复杂制造业的先进生产方式,最早用于波音公司的机生产。

    这种生产方式难度在于精细化管理,而生产线投入反而不高,甚至都不需要投入。

    “脉动式生产线?那是什么?”

    肖明元疑惑地问杨威。

    流水线都没搞定呢。

    “其实也算是流水线的一种。不过,流动的不再是处于生产过程的产品,而是装配人员。把整个装配过程分为若干工段,并且按照一定节奏同步作业,每个工段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

    曾经杨威参观过国内战机生产工厂,了解这种生产模式。

    虽然这种方式对于汽车这种动不动产量都是上百万的规模来说有些落后,需要大量的人力,却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不用大规模投入到流水线相关的设备中去。

    等到在市场上立足后,拥有足够的资金,再自己开发生产线,也不会太过落后。

    何况,红星所的三代战机开发成功后,后面同样需要采用这种脉动生产线,先让167厂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管理经验跟质量控制水平,等到战机开发出来后,直接就可以拿过来用。

    杨威的每一次提议,都是为了红星所后续的发展。

    “还有这样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话,咱们缺乏的就是熟练的技术装配工人,而不是生产设备啊!”

    听完杨威对脉动式生产线的介绍后,肖明元顿时兴奋起来了。

    现在车间里的装配,并不是按照流水线的方式而来。

    车间里的总装,都是按照分组进行,每个组由高级技术工人带着工人进行装配。倒不是说厂里不懂得流水线的生产,大规模的军工制造业,不采用流水线生产,根本就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只不过没有那么精细,设备也没有那么先进而已。

    选择这样的方式有好几个原因:第一,厂里没有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迅速培养大量熟练技术工人;第二,生产规模不大,可以安排更多人员;第三,可以各组对比,以此改进装配工艺等。

    市场上汽车需求量很大,这是谁都清楚的。

    541基地部分单位作为最早的军转民单位,成功研发出轻型货运卡车,市场供不应求,无数卖家挥舞着钱在厂门口等着呢!

    “把工序详细划分,每个工序由专人负责,质量控制也更容易啊!”

    胡志清也意识到杨威提出来的脉动生产线的好处。

    每个工序由专人负责,只干单一的工作,自然很快就能熟练,同时也能降低对装配工人的技术要求。

    每个工序生产完成,进行过程检验,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流入到下一个工序,要不然就会有大量工序都需要返工……

    “下一批就按照这种方式试试。正好这两天杨总在这里,他提出来的方式,肯定比大家更熟悉,由他指导大家调整。”

    陈志强没有丝毫质疑杨威的办法是否可行。

    杨威倒也不推脱。

    本来就是为后续的战机生产做准备的。

    要是没有脉动生产线,战机的装配,只能单架生产,不仅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生产效率更会低得令人发指。

    现在可没有美国工程师挥舞着皮鞭教华夏工程师什么叫标准化。

    歼-7战机两个同部位的零件,那都是没有丝毫互换性的。

    蜜月期已经开始,却尚未深入交流。

    和平典范的82工程要等到86年才会开始。到那个时候,红星所设计的三代战机,按照杨威的构想已经进入了试飞改进阶段。

    即使研制进度不理想,在那时候也已经进入了样机试制阶段。

    和平典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华夏的飞机设计师以及工程师们见识到了国际先进设计理念跟生产方式,了解到国际航空技术发展跟现代空战的特点,对先进航空电子设备与武器系统对战斗机战斗力的巨大促进作用有了更直观的人认识,熟悉了标准化以及质量控制等。

    其他方面,真没有多少。

    哪怕合同签订的55套AN/APG-66雷达跟配套火控系统,最终都因为短暂蜜月期的结束而没有得到,华夏方面先期支付的2亿多刀,也算是彻底被美帝给坑了。

    如果在和平典范开始之前,红星所的三代战机能搞出来,到时候这笔损失就不会出现。

    当天晚上八点半,167厂的第一批40辆微型面包车就全部生产完毕。

    每一辆车头,都披上了红绸。

    车间外面的道路两边,无数干部职工以及家属早就在翘首以盼。

    “鸣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

    在最前面一辆车里,杨威坐在驾驶位置上,听到这声音,扭动钥匙,“嗡~”发动机轻微抖动传遍全车,拧开了车灯,脚踩离合,挂挡,轻松离合轻点油门,全重只有987公斤的微型面包车就缓缓地向前滑动。

    后面39辆黄色微型面包车排着队,跟着最前面杨威开的黄色面包车从车间大门缓慢开出来。

    “咚咚咚~”

    喧天的锣鼓,震天的鼓,外加人们喜悦的欢呼,盖住了轻微的发动机轰鸣声。

    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眼前的不是167厂的产品,不是车辆,而是167厂的未来。

    方向盘入手的感觉很粗糙,档杆的手感同样粗糙,离合踩起来也没有那么轻灵,甚至换挡都需要很大力气,杨威开着这第一辆车,心中同样也有些激动。

    这是他提议才有的。

    不管多么垃圾,反正是一辆车。

    而这辆车架编号为LC007的微型面包车,直接被167厂送给了红星所,实际上是送给杨威。

    这年头,可不允许私人拥有汽车。

    40辆车开了不到一公里,停在了167厂的总部办公楼前面的小广场上。

    “杨威,感觉怎么样?”

    从后面车里下来的陈志强笑着问杨威,肖明元跟胡志清等人也是一脸紧张的期待,就怕杨威又说什么泼冷水的话。

    “操作起来比212要轻松多了。”

    杨威笑着说道。

    一脸紧张的众人顿时开心起来。

    “不过……”

    杨威话头的转折,顿时让刚放松下来的众人脸上笑容凝固了起来,眼巴巴地看着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