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来讲,国防军的大部分人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过正儿8经的战斗力。
即便是第4支队在入越后,与安南散兵团的1系列战斗,也很难称之为战争,没有法军当主心骨,那些步枪队就只是拿着步枪的土匪恶霸,0散的很。
轻松的战斗容易让人产生轻敌心态,尽管嘴上不说,但手中做的难免会放松。
当法军重新组织起来,对3营的阵地发起进攻时,众人对于对方手中的重机枪和迫击炮缺乏足够的警惕。
当重机枪小组完成1个轮次的射击后,打算转移至另1个机枪阵地时,遭到了法军迫击炮的打击。
虽然大部分迫击炮弹都只是落在了附近,但仍有1发落在了阵地中。
顿时,爆炸的硝烟夹杂着血雾和衣服碎片迸发而出。
在短暂的火力静默期,卧倒在地的法军士兵当即结束了对射,立刻起身继续向前方小跑着前进。
不过,法军对于国防军的战术其实没有什么研究,尽管双方当了那么多年的邻居,且法国人明知道中国不会再这个问题上善罢甘休,他们依然没有对国防军的战术进行研究。
对上国防军,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只能以最基础的判断来进行战斗。
更何况,对面的可能还不知道他们遇上了国防军。
直到付出了2十人的伤亡之后,对面的法军才幡然醒悟,这阵地上的绝对不是1般的游击队啊!
1名法军上士看着对方井然有序的反击,忍不住出声咒骂道:
“愚蠢的家伙!因为他,3十多个勇敢的小伙子倒在……”
然而,话音戛然而止,附近的士兵们扭头看去,只见上士的钢盔已经被打飞了,子弹由前钻入,钻出时直接带走了后脑勺,红白之物溅了1地。
更前面的法军士兵则只听到两声明显不1样的枪声,而后己方的指挥就倒在了地上。
而在3百多米外的阵地上,某班射击组的战士围着1挺32式轻机枪,望着趴在地上惊慌失措的敌军兴奋不已。
“好小子,干得漂亮啊!”
“让这个洋鬼子得瑟,打的好!”
1旁的主射手平静甚至绷的有些麻木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以精准致命的两发短点射将敌方指挥狙杀,这简直比打靶子还容易!
“行了行了,别笑了,战斗还没结束呢。”
班长拍了主射手1下,随后对方重新将旋钮再度拨回连发位置,对法军进行压制射击。
至于对面的法军,则被压的完全抬不起来,几乎全面处于弱势,唯1值得称道的迫击炮不知因什么缘故,打击效率很低,更何况第4支队还拥有着完备的阵地,其作用有限。
而其余武器就1言难尽了,2十年式重机枪压着法军的哈乞开司重机枪打,弹板供弹的连续性不佳,虽然重机枪不可能1直开火,但是面对国防军的战术,不做出战术上的调整,就难免不适应了。
而轻机枪方面,刚才两枪干掉那个法军上士的正是32式轻机枪——捷克b-26/33的国产版本。
第1世界大战中的阵地战和苏联内战中的大范围作战给当时的捷克军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于这种作战经验,捷克开始研制自己的制式武器,其中的捷克式b-26型轻机枪也是在这种思路下研发的。
最初,布拉格军械厂研发的布拉格i-23型轻机枪在国防部的测试中表现优异,而且是捷克本国设计制造的武器,很快便被定为捷克军队的制式武器,然而此时布拉格军械厂已经濒临破产,已无力生产。
1925年11月,布拉格军械厂与设在布尔诺的国营兵工厂签署了合作生产协议,产生出来的产品就是布拉格26型轻机枪,样枪于1926年4月经捷克国防部验收合格,同年开始正式量产,定名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轻机枪,这便是捷克式b-26型轻机枪。
1931年,鉴于1战时期研发的18式轻机枪已经彻底落后,国防军决定更新武器,随后开始了招标。
除了国内的各家兵工厂,来自英法德等多国的许多兵工厂也参与了这次招标。
有棱有角,流畅硬朗,人机工效优秀,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重量也符合国防军的要求。
这些优点使得捷克式很快便从1众武器中脱颖而出,被国防军相中。
不过,这枪的1些问题也被国防军发现,并进行了1些改进,例如导气装置的问题等,而容弹量较小的20发梯形弹匣也被更换为30发弯曲弹匣,口径自然也被改为国防军所用的7.5mm。
改进之后,该枪定名“3十2年式轻机枪”,工作原理依然为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靠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顶部的闭锁卡槽实现闭锁。
与捷克式1样,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扣扳机时,枪机向前运动,枪匣下方防尘片同时向前弹开,以供空弹壳向下抛出,在子弹推入弹膛之后,活塞杆和枪机座因惯性向前运动,因而打击枪机内的撞针,击发枪弹,此时枪机后端已由枪机座向上顶住枪匣,确实闭锁。
当子弹通过枪管的导气孔,导入气体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杆及枪机后退,此时枪机后端随底座的斜槽落下解锁,枪机继续后退,并拉出空弹壳,至弹膛末端时,退壳榫由枪机上的凹槽撞击弹底,弹壳向下弹出。最后枪机会回到开膛待机状态,根据单连发选择钮,或是开膛待击,或是立即重覆上述的动作。
而从外观来说,32式与原版相比,散热片被保留了下来,但是枪管有所缩短。
弹匣位于机匣的上方,从下方抛壳,由于弹匣在枪身上方中心线,改枪机械瞄准具偏出枪身左侧安装,拉机柄位于枪身右侧,在向后拉之后,进入待击状态,向前推回原位,射击时,拉机柄并不随枪机活动,两脚架可根据要求伸缩。
枪管上靠近枪中部有提把,方便携行与快速更换枪管。
而法军手中的查特勒尔特轻机枪也可以算做1款不错的轻机枪,当年也参与了招标,只是无论是造价还是结构,都还是不如国防军手中的32式的。
不过,当初其能入围的1大亮点还是它也使用7.5mm子弹,但与国防军所使用的并非同1款,并不能互通,国防军的7.5mm子弹依然是毛瑟款式,而法国在参考了国防军的7.5mm子弹之后,研制了自己的7.5mm子弹,但为了区别于毛瑟,专门进行了调整。
至于最后,也是最糟糕的莫过于法军手中的勒贝尔1886式步枪了,身在印度支那的殖民地6战队可享受不到改造后的步枪,只能使用原汁原味的1886式,真正意义上的前朝老物件。
而国防军早已经更换了武器,从元7年式步枪改为了7式短步枪,后者是前者的改进版本,枪长缩短到了1米1不到。
相比于列国的制式步枪,元7年式步枪的性能中规中矩,最主要优点还是便宜,采用了简化的毛瑟枪机,抛弃了毛瑟的约束式供弹抓壳钩,也没有采用毛瑟的击针分解孔,正好适合当时中国,也适合普及给民兵和丁壮使用。
而改进版的7式短步枪就将这个廉价的优点进1步放大,木件分解等等,堪称mas36知音。
原因也很简单,元7年式足够使用,而半自动步枪日渐成熟,3十年代以来,各厂都已经拿出了不错的产品,只是受制于经费和需求问题,1直没有普及开,而中间这段时间又恰逢短步枪风潮,自然也就将元7年式改造改造接着用了。
前线的战斗依然没有持续太久,按照防御条例,防御作战中,应在合适的最远作战距离上给予敌人迎头痛击,以求尽快尽早打散敌人的斗志,瓦解敌人的组织,挫败敌人的进攻。
而法军再次为他们的轻敌付出了代价,与散兵团不同,殖民地6战队的主要成员都是法国人,他们是维持殖民地的中坚力量,1下子损失了几十个,惹得法军长官大为恼火。
因此,法军1面老老实实的按照标准战术准备进攻,开掘掩体、校正炮击、派遣侦察分队、商讨进攻计划等等1系列的举措迅速开展;
1面又不愿意将此事继续上报,自然也就没有选择向空军或海军提交火力支援。
值得1提的是,海军6战队属于6军,是当年“海军与殖民地部”留下的烂摊子,而属于海军自己的6战队则是“海军步枪队”。
说实话,相比于法国殖民地那破烂空军,现在在金兰湾内的那些巡洋舰是真的有威胁的,而且第4支队拿对方其实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依靠那几门150mm榴弹炮。
但这几门炮现在还在后方呢,就印度支那这破烂道路,没个十天半个月到不了这里。
只能说,东南亚优秀的匹配机制让法军和越军对到了1起,但很可惜,他们要面对的,并不是越盟的军队,甚至不是由中国军官指挥的越南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