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父慈子孝 > 第一百六十九章:全大唐崇高的理想抱负
    一眼看去,群臣皆坐。

    李承乾目光充满威严,他很喜欢这样的朝议规矩,君臣相得益彰,互为表里。

    几个内侍出现,搬着一方矮几,一方软垫,丹陛前方,并放下文书,低头快步离开。

    房玄龄一眼看出,那是他写的工作报告。

    群臣不由讶异,今日的朝议流程,看来是不同啊。

    就在这时,又有内侍出现,他们穿行在群臣之中,将手中文书一一放在群臣身前的矮几上。

    群臣不由多看了几眼。

    尚书省工作报告!

    这是印刷版的。

    很快,一切准备完毕。

    李承乾道:“孤闻,回望过去,方能知得失,展望未来,方能明方向。”

    “今日大朝议,便是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下面,请尚书省左仆射,梁国公为诸位作尚书省工作报告,看看今年以来,我们大唐完成了什么,实现了什么成就,哪里有欠缺,需要弥补改正的。”

    “明年,尚书省又将该怎么工作,往哪方面关注,工作方向是什么。”

    话音落下,李承乾起身。

    李世民也跟着站起来。

    群臣自是也不敢再做。

    “尚书省左仆射,请入座。”

    礼官朗声高唱。

    天子吐言:“准!”

    太子:“请!”

    群臣:“恭请!”

    太极殿内,齐声高唱。

    房玄龄心头激荡,情难自禁。

    他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

    他朝着丹陛前的走去,站在软垫之后,先是恭敬朝天子行礼,旋即又朝太子行礼,这才转身朝群臣施礼。

    高士廉的脸色,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复杂,心头后悔无比。

    这本该是他该享受的礼遇,本该是他坐在上面作工作报告的。

    但一念之差,却失之交臂。

    长孙无忌也是喟然一叹,太子根本就没跟他说过,今日大朝议的不同寻常之处。

    他承认。

    他嫉妒了,他羡慕了。

    魏征表情很是淡然,这与他没多大的关系。

    说破天,这个工作报告的主角,就不可能是他。

    “臣得陛下恩重,太子殿下厚爱,诸公不弃,今日于太极殿上作尚书省工作报告,惶恐不安,战战兢兢。”

    “但臣不敢负众望,当发自肺腑,呕血以待,若有不当之处,欠缺遗漏,望陛下,太子殿下,诸公指正。”

    “臣不胜感激!”

    房玄龄大拜而下,旋即在众人的注视中,缓缓坐下。

    随即,李世民,李承乾,群臣也相继坐回来。

    等着房玄龄作尚书省报告。

    “陛下,太子殿下,诸公……。”

    “贞观十六年以来,我尚书省在陛下英明的领导,太子殿下的关注下,国泰民安,江山社稷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诸公勠力同心,取得辉煌成绩。”

    “具体如下……。”

    “贞观十六年,税赋总收入达五千万贯,比去年的三千万税赋收入,增加六成之多,是我大唐自立国以来,税赋收入的最高历史……。”

    房玄龄在上报告,李承乾他们在翻看具体的报告内容,与之对照。

    今年税赋高达五千万贯。

    这个数字,不管对谁来说,都是极为高兴振奋的。

    尤其是李世民,对此大感欣喜。

    他今年干仗不说,灭了薛延陀,并且还做出多项改革。

    可以说,朝廷的支出消耗,在这次高税赋收入下,都增补上了。

    更别说,他自己内库的财富,不说富可敌国,但也是天文之数。

    李承乾倒是很清楚,税赋的增加,不是国内土地面积增加,也不是税赋提高导致的。

    是对吐蕃的一系列封锁,所带来的增长。

    在这方面,朝廷不算是占据大头,但也是通过对外商税的征收,在国家税赋层面的总收入,实现大幅度的增长。

    当然,国库税收增加了,那么国内对外贸易的商户,自然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不说家家户户都吃肉,但少数豪门大户却吃的满嘴流油。

    李承乾不太在意,民间吃到多少吐蕃的国财。

    他的目的,不单单是封锁吐蕃,榨取吐蕃的国财。

    而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潜移默化的将对外商税,形成固定的制度来。

    对外征收商税的制度有了,往后在国内的商税,征收进行相应的提高,阻力就要小的多。

    民间税赋是占据当前的大头,但他是想减轻百姓的负担,最终大头还是要转移在商税上。

    但要想税收承担国库的大头,必然要使得经济贸易繁华,物品丰富,多种多样才能实现。

    房玄龄继续报告:

    “颁布生育国策,激励人口增长,鼓励百姓生育,初见成效……。”

    “长安试点教育,顺利推行,在长安范围内,做到幼有所学……。”

    “府兵改制,初步推行,顺利完成改制第一步,预计明年将新增数千万亩良田良地。”

    “薛延陀不臣,枉顾天子威严,我大唐兴师讨灭,取都草原之地,北方危害扫除……。”

    一条条报告下来,都是在贞观十六年,这一年中,大唐取得的成果。

    群臣各自点头,大唐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陛下,离不开太子,当然他们也出了力,做了事的。

    “今日尚书省工作报告的形式,真让人开了眼界啊。”

    李恪不由暗暗感叹道。

    长久在封地,不在长安,却不知长安的风向,变化到这等地步。

    若不是亲眼所见,怕是自己不知孤陋寡闻到什么地步。

    “在文学上,张士衡等编修的《唐礼》,进展也有所得。”

    “魏王殿下主持编纂的《贞观大典》,也取得不小进展……。”

    李胖胖没想到会提到他。

    胖胖的脸蛋上,不由泛起红光,微微昂头,享受可能投来的目光。

    李佑看他样子,没好气的冷哼一声,神气什么啊神气。

    李恪却是有点诧异。

    不是。

    这《贞观大典》,怎么归入到尚书省的工作报告内容去了。

    他知道《贞观大典》是魏王主持的,按道理来说,要说报告,也该是魏王来报告的。

    尚书省报告,这意思有点不明啊。

    不过,不关他的事情,没看到魏王很荣幸的样子嘛。

    长孙无忌等人也是微微吃惊,不知道陛下跟太子是怎么想的。

    这是要让尚书省也分摊一份功劳吗?

    “今年大唐支出,总计达到三千五百万贯,国库盈余一千万五百万贯。”

    “主要支出方面,朝堂俸禄,军饷支出,各地官府拨款救济赈灾所用,以及对外征讨。”

    “其中对外征讨,花费九百五十六万贯。”

    “府兵改制初步支出,三百五十万贯……。”

    闻言。

    群臣有点骚动。

    不知道还好,一听到众人就有点震惊。

    一年时间,朝堂支出一千万三百多万贯,在军事上。

    尤其是对外征讨的费用,怎么会这么高?

    李世民脸色也有点不自然。

    打一仗,改个制,就占据总支出的三分之一。

    说出去,确实有点蚌埠住的。

    最关键的是,要不是今年总税收五千万贯,按照去年的算,大唐还要在收支上亏空五百万贯。

    李孝恭等人也不由低头,之前他们还能昂头睥睨,但数字摆出来后,一个个心里都在发虚。

    他们其实心里很清楚,这个数字并不准确的。

    因为军队的账目并不清晰。

    尚书省也只是按照他们所知道的来算的。

    实际上,这个数字的水分很大。

    甚至要超过当前报出的数字。

    因为有部分是从太极宫内库走的。

    这次尚书省给军方的面子,没有把内库的强行算进去,否则的话,一千多万?怕是数字还要高一点。

    李承乾也瞥了一眼李孝恭他们,现在说出来还不算什么,等报告完后,估计到庙算,可能就有人要发难了。

    “明年,朝廷将在国策,教育,医学,农具器械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尤其是农具方面,要尽快发明并且研究出有利于农耕效劳的农具,耕种方式。”

    “各部衙司,当主动施为,不要等着事找人,要做到人找事,御史台负有监督查察之责,当履行职权……。”

    “府兵改制,也进一步推行,朝廷施行募兵制,在保证大唐边境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有序更换……。”

    “陛下,太子殿下,诸公。”

    “百年来,神州混沌,满目疮痍。”

    “自我唐取隋立国,一切百废俱兴,亟需重塑乾坤,再造华夏。”

    “我大唐君臣,千万子民,矢志缔造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创万世太平,当有使命在身,团结一致,勠力同心的思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作为全天下臣民的崇高理想,坚定不移,死不旋踵,奋力实现。”

    话音落下,太极殿内,当即响起喝声,群臣拍打着笏板。

    “彩!”

    李世民,李承乾等人也露出宽慰的笑意来。

    李承乾心头感慨万千,天启四句,在全天下都种下不可磨灭的影子。

    当在这次大朝议后,将正式确立为天启四句的地位。

    整个大唐都将会视作为毕生奋斗,并且去实践,履行的理想抱负。

    放开束缚,解放思想。

    他很期待,大唐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会出现如何井喷的盛大景象。

    “不会再有敝帚自珍。”

    “不会再有什么奇淫技巧的说法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