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各个时代的老百姓,全都迷茫的看着天幕,朱由检的话,让他们有点无法理解。

    “你听得懂小陛下在说什么吗?”

    “听不懂,完全没有头绪。”

    “有点云里雾里了。”

    这也不怪那些老百姓,毕竟哪怕到了大明时期,读书识字也是少数优秀家庭的专利。

    大部分的老百姓只知道埋头耕地,抬头看天,其他的思维能力,几乎等同于没有。

    不过。

    大明各个时期的帝王将相,倒是都在非常认真的分析朱由检的言论。

    从朋友和敌人剖析出良家百姓和叛乱贼寇的本质区别,再延伸出叛乱的根源。

    一点点抽丝剥茧,哪怕高坐于庙堂之上,却在不知不觉间,将西北叛乱的局势,逐渐掌控在自己手里。

    这样的能力不可谓不恐怖。

    ……

    在听完朱由检的话之后,奉天殿里的大臣们,也全部都认真思考起来。

    叛乱的本质和根源,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兵镇压只不过是有一瓢水,想要浇灭在各地燃烧的火焰,确实有点异想天开。

    “敢问陛下,所谓叛乱的本质和根源究竟是什么?”

    周延儒露出好奇的目光,壮着胆子也跟着出声询问。

    既然温体仁能得到朱由检的夸赞,他自然也不想落后。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很好嘛,大家已经越来越能抓住了事情的本质了。”

    “西北叛乱的根源和本质,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不得已才造反。”

    “如果不解决老百姓活不下去的问题,就算出兵镇压这十万之众,也会有百万之众、千万之众无穷无尽的冒出来。”

    “到时候朝廷要派多少兵力镇压?又要消耗多少粮草和军饷?”

    “这样的内乱耗费的是大明的国力,就算花费大力气将所有的叛乱镇压下去,大明国力也将会一落千丈,百年之内也无法恢复元气。”

    大臣们全都认同的点点头。

    这才是实在话。

    老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只要有一条活路,他们肯定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这是所有大臣们的共识。

    只是,由于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西北叛乱的大局上面,很少有人注意到老百姓被逼上梁山真正的细节所在。

    也就是说,高坐在的京城各部司衙门的朝臣们,其实并不了解西北老百姓活不下去的真正原因。

    因此,奉天殿内的大臣们也只能默默点头,认可朱由检的看法,但他们也没有办法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西北具体的状况。

    “都是一群吃干饭的货色,连这点小事都弄不清楚。”

    朱元璋气的骂了一句。

    也亏的这些人是在朱由检的治下,要是在他统治的时代,这些人全部都得坐牢。

    朱标笑道:“爹,你也不必太过苛刻,明末时期的局势跟咱们本就不一样。”

    “江山社稷,风雨飘摇,西北叛乱更像是一记重锤,让本就神经敏感的朝臣们,心里会更加慌张,也就更容易六神无主。”

    说到这里,朱标顿了顿,抬头望着天幕里的朱由检,感慨万千的说道:“难得的是那孩子却依然能镇定自若,冷静分析西北局势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他能走到今日这一步,没有一点是运气,全靠的是实力。”

    向来眼高于顶的朱元璋也不得不认可朱标这句话。

    确实。

    朱由检的优秀程度,已经超越了他这个老祖宗的期待值,正在往更高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