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者之间的差距,那可是天壤之别。
如果是蓄意谋反的流寇,那么将他们千刀万剐,诛灭九族都是天经地义。
可要是一些良家百姓被蛊惑煽动,大概率很多人都是无辜的,再按照民间起义叛乱的性质去处理这类问题,就会出现很多麻烦,比如谁是无辜的,谁是蓄意的,谁又是蛊惑煽动的罪魁祸首,这都需要一一甄别。
这种做法费力不讨好,也是历朝历代大臣们最不愿意去处理的一种情况,他们宁愿认为这些底层的人全部都是蓄意谋反,反正这些人不管无不无辜,造反行为是属实的,杀了他们,有功无过。
……
“真是岂有此理!”
“原来朝廷从来不在乎我们的死活啊?”
“要是能有一条生路的话,谁愿意去做谋反的营生?”
大明各个时代的老百姓,在看到天幕里的话之后,也全部都愤慨难当。
站在他们的角度,那些高高在上的朝廷大臣,都是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无耻之辈。
这些人动动嘴皮子,多少底层无辜之人就要人头落地。
……
“唉,当年要是元朝的皇帝有这样的思想,咱可能现在还在哪座庙里面敲钟呢。”
朱元璋深深叹了口气。
朱由检的想法实在是深邃,深邃到就连他也感到佩服。
如果是朱元璋面对此类问题,肯定毫无犹豫,直接出兵镇压,将叛乱之人全部处决。
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无辜,只要他们敢做出叛乱的事情来,朱元璋就绝不姑息。
这就是他的态度。
可这样的态度真的是对的吗?
朱元璋以前很坚决,但现在,他有点迷茫。
朱由检的话,让他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年还是小老百姓的时候。
这种舍身处地为百姓思考的皇帝,竟然让朱元璋感到有一点点的温暖。
……
“陛下,无论参与西北叛乱的人到底是蓄意谋反还是被煽动的无辜之人,他们的行为总归是属实的,罪行也是一定的,有必要这样深究吗?”
杨嗣昌站了出来,不太理解朱由检的说法。
其实,大部分站在这里的大臣们,同样也是这样的想法。
与其在这里讨论西北叛乱的根本原因,不如想想办法,看看如何出兵镇压这些人来的实际。
朱由检也不恼怒,只是平静的笑道:“刚刚朕说过,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不搞清楚,打再多仗也都是胡打。”
“至少,咱们现在已经证实了一个问题,西北叛乱所谓的十万之众,其实大部分都是一些无辜的良家百姓。”
“既然这个问题被证实了,那么咱们就应该讨论下一个问题。”
“这些无辜的良家百姓,是不是朕的子民,或者说,他们原本是不是应该是朕的子民?”
此话一出,奉天殿内的大臣们都默默点头。
这确实无可厚非。
西北叛乱,十万之众,不可能凭空而来,这些人大概率都是曾经的良家百姓。
先不说这些百姓究竟是如何参与叛乱,在此之前,他们至少是良家子,既然是良家子,那毫无疑问是大明皇帝的子民,也就是朱由检的子民。
见大臣们默许此事,朱由检继续分析道:“所以,这些曾经的良家百姓,便是我们的朋友。”
“有道理。”
“咱们老百姓其实很简单啊,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可能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去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