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内阁并没有相权独断专行的权利,他更像是皇帝与大臣沟通的媒介,这也就意味着内阁不仅要和皇帝合作,同样也要和大臣合作。”
“而内阁的成员都是从群臣当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本质意义上与大臣没什么区别,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他们其实就是群臣百官的代表。”
“而这也因此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也就是文官集团力量。”
“没有了相权的制衡,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就可以直接与皇权相抗衡。”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明朝的官员最有骨气,最为难缠,也最不怕死。”
“他们前赴后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除了太祖、成祖之外,没有那个皇帝能抵得住他们的攻势,最终会纷纷选择妥协。”
“打个比方来说,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与大明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就像是在拔河。”
“皇帝一个人的力量,如何能拔得过整个文官集团?”
“像太祖爷、成祖爷那样的开国皇帝,杀伐果断,雄风依旧,自然没有这样的苦恼。但后世的皇帝多为仁慈之君,而我大明又是与读书人共天下,没有多少魄力敢担杀害读书人的骂名,只能默默忍受文官集团的做大。”
“所以我大明会出现三杨、杨廷和、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权倾朝野的权臣。”
“他们看似不是丞相,但实际上,他们的权力比丞相还大。”
“皇帝的命令,他们可以不听。皇帝的决策,他们可以驳回。”
“皇帝若不与他们合作,政令甚至不能出宫门,更遑谈治理国家。”
“岂有此理!这些文官真是反了天了!简直比魏忠贤还要可恶!”
听到这里,朱元璋气的火冒三丈。
他当初废除宰相制度,就是为了想要集中皇权。
结果可倒好。
宰相确实没有了,又出现了一个叫做内阁的庞然大物,甚至可以让皇帝的政令不出宫门。
这和他当初的想法完全是南辕北辙。
“可是仔细想想,这确实是没办法的办法。”朱标开口道。
朱元璋都气笑了,问道:“我说老大,你是不是糊涂了?怎么还替那些文官说话?”
“爹,这是事实。”朱标正色道:“正如朱由检那孩子说的,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你这样旺盛的精力。”
“你想想历朝历代,哪一朝不是两三代之后,就开始贪图享乐了?”
“指望让后辈像咱们一样勉励前行,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们不想自己干,也没能力没精力没日没夜的处理朝政,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找人帮他们去做。”
“所以,内阁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文官集团的做大,也是爹你一手造成的。”
听完朱标的话,朱元璋不禁呼吸有些急促,像是当头挨了一闷棍,砸的他有些晕。
他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
难道咱真的错了?
但是。
这个想法也仅仅只是一瞬间而已。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一路走来,最终君临天下,期间经历的苦难和折磨,非寻常人可以想象。
他见过的死人比很多人见过的活人都多,早已磨练的心硬如铁,想让他这样的人承认错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哼!”
朱元璋很快恢复冷静,他不屑的笑道:“身在福中不知福,都当皇帝了,还不珍惜,不知道牢牢抓住皇权,竟然还敢偷懒?他们被大臣愚弄,那也是他们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