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双方在重农桑这一方面的考核,都是通过了的,在考核评语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说的直白点,就是就是老师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要达到及格,但是具体考到及格以上的多少分数,这个就是由学生决定的事情了。
有些学生可能会考到及格以上的九十分的水平,而有的学生可能也考到六十分水准。
这个考多少分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上,这就给了一些学生得过且过、浑水摸鱼的机会了。
而要求地方官员制定相应的‘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并且要在任期之内达到自己制定的,朝廷、天子审核通过的‘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这就相当于说老师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试分数,而后学生说自己考六十分,就会被老师驳斥回去。
而后学生再重新制定一个新的考试分数,比如说七十分、八十分,甚至九十分,直到老师认可学生制定的这个考试分数为止。
如此便进一步拉高了学生的考试分数下限,减少了学生浑水摸鱼、得过且过的可能。
而且让地方官员制定出‘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定下一个清晰的起点,能让后续的地方官员在这个起点之上,一步步地拔高这个起点。
比如用田地数量来举例,比第一个官员制定的‘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要将该县当前的一万亩耕地提高到三万亩,而后他也做到了。
第二任地方官员如果想要做出成绩,他的‘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要怎么做?
自然只能在三万亩这个基础,想办法将耕地面积提高到四万亩。
以此类推,便能让地方的发展整体往越来越好的方向不断前进,而不是长期被动地在某一个水平阶段停滞不前。
而对于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上千名地方知县、地方知府、地方知州也主要分为三种想法。
第一种就是自身有能力,且一直拿命肝的地方官员。
对于这类地方官员来说,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反而能让朝廷中央更清晰明了地看到自身的政绩,而后让自己以更快的速度升迁。
所以他们是不抗拒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甚至他们很积极且希望地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第二种就是与之相反的官员,这一类官员自身没有什么能力,又或者是有能力,但是想要浑水摸鱼,希望自己能轻松一点的地方官员,他们自然是抗拒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毕竟推行了‘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之后,他们想要再继续像以前那样出六十分的力气,就轻松拿到和别人九十分一样的评价就没什么可能了。
当然,这类官员也不敢直接反对,怕招来朱棡‘惦记’,所以表态的很委婉。
至于第三种官员,便是那些目光长远的人,在一类官员看来,如果推行了‘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日后每一任地方官员的治理要求都会变相被提高,而想要治理出成绩也会越来越困难。
比如说第一任地方官员治理地方的成绩是六十分,第二任官员治理地方的成绩就是六十分起步,而想要做出更亮眼的成绩,他就要达到七十分。
而到了第三任官员治理地方的成绩就变成了七十分起步,而后想要做出更亮眼的成绩,可能就要达到八十分。
往后的每一任官员,如果想要干出成绩,就必须要比上一任官员拿出更多的辛勤和努力,这样才有可能做出令上司、令朝廷为之侧目的成绩。
但问题是从六十分提高到八十分,或许比较容易,但想要从八十分提高到九十分,甚至一百分那就非常困难了。
甚至当地方的治理水平达到某一个阶段层次之后,别说继续向前迈进一步了,想要维持它不掉下去都要竭尽全力了。
而且更关键的是,有些‘不是人’的地方官员可能会为了政绩,直接将当地的治理成绩一下子从六十分提高到九十五分,断绝后来者的进步余地。
一旦遇到这种‘不是人’的官员,而自身的能力又比不上对方,那么即便制定出了看上去治理成果更亮眼的‘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也难以将之贯彻落实。
最后的结果就是,自身当年的任期评绩估计不是中等平庸,就是下等无能了。
除非自身能从地方官员升调进京城,成为京师官员,这样才有可能跳出地方官员内卷的这个大坑。
但问题是,想要跳出地方官员这个大坑,升迁到京师,何其困难。
毕竟地方知县之上有地方知州,地方知州之上有地方知府,地方知府之上还有布政使司。,想要从地方知县走到地方知府这个级别,至少需要十几年!
而只有到了地方知府这个级别,才有可能会被升迁到京城,又或者是成为一省之地最高的布政使司,也才可以不用再过于担心。
所以处于对未来的考虑,这一部分官员也比较抵触推行‘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一时间,各个地方官员都在朝堂发表自己的意见。
朱棡听着各种意见,扫了一眼身旁的内侍,后者便将之前准备好的文档分发给各个地方官员。
随后,朱棡朗声开口,“诸卿此刻手上拿着的便是本王王与诸位皇兄、皇弟前几年下到地方任职知县时所做出的‘地方三年发展规划’!”
“其治理成果不说成绩斐然,但也还算是不错,让各治下百姓比以前过得更好。”
“正是因为确定了推行‘地方三年发展规划’,对于治理一地有着极大的益处,所以今日方才会全面推行地方官员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地方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朱棡这话一出,现场一众文武百官顿时为哗然。
以前他们一直都以为众皇子是因为惹怒朱元璋,所以被贬出京了,没想到一众皇子是跑到各地方当知县去了。
不过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下到地方当知县对于众皇子来说,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贬谪”。
一时间,百官们再看自己手中的治理地方的文档,观感顿时大为不同。
这可是诸位皇子当知县所做出的治理成果,以小见大,或多或少也都能看出一点他日诸位殿下若是有机会登临大宝之后的施政情况了。
所以在场一众文武百官,都认真、细致地观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