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我,大明国师,永镇日月山河 > 第269章 大明第二个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朱棣见一众文武百官皆是赞同朝廷审核办学资格之事,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笑意,刚想继续说点什么,一旁的楚王朱桢突然朗声开口。

    “除此之外,天下书院除了需要接受朝廷的审核与监督之外,同时书院的申办也需要更进一步地规范化、细致化、统一化!”

    “其一,分年龄办学,日后书院根据招收学子年龄的不同,分别划分为小学、中学、高学、大学。并且不同地方所能申办的学校级别也不同。”

    “比如乡镇一级民间百姓最高只能够申办小学学校,县一级民间百姓最高只能够申办小学和中学学校,州与府一级民间百姓最高可以申办小学、中学和高学学校。”

    “唯有省一级,方才可以设立大学学校,并且省一级大学学校均由朝廷出资建立,并由朝廷安排先生教师进行教导学子,民间百姓不得申办大学……”

    朱桢直接将秦宇之前给他们讲授屠龙术时,所提到的分年龄办学制度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转述给一众文武百官听。

    除此之外,一众皇子也纷纷集思广益的进行其他方面的补充。

    比如不同行政等级的地方,其所能够申办到的最高学校级别也不相同。

    又比如各地根据新生婴儿的数量,以及当前在各书院就读的学子数量的多少,当地所分配的申办学校的名额数量也不相同

    听完朱棣、朱桢等一众皇子的讲述,现场一众文武百官皆是陷入了沉思。

    从自身的角度考虑而言,他们是觉得楚王朱桢提出的第一点,‘分年龄办学制度’是有些多此一举。

    毕竟书院之内,自己根据学子年龄的不同,然后划分不同的班级进行学习其实也就可以了。

    又何必由朝廷直接出面划分什么小学、中学、高学、大学之类的,并且规定多大年龄的学子就读什么级别的学校。

    甚至超出了岁数的大龄学子,还要逐出学校,不能再在学校里面继续读下去。

    这样的规定,属实是严苛了一些!

    而对于楚王朱桢提出的第二点、第三点,众臣倒是持赞同意见。

    像不同地方所能够申办到的最高学校级别,的确应该做出限制。

    否则如果在一个乡镇,又或者是在一个县建立一所高学的话,就是瞎胡闹。

    而为了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对各地申办的小学、中学、高学学校名额数量做出限制这一点,同样也有不少的好处。

    一来,能够使得超出申办学校名额数量的地方,进行多个书院的合并,从而更进一步地整合、加强了该地方学校的师资力量。

    二来,也能够使得那些不愿意被合并的书院,迁往其他申办学校数量不足的地方去办学,促进补充其他教育欠缺地区的教育资源。

    此举无论是对朝廷平衡大明各地的教育资源,还是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百姓学子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件大好事!

    甚至基于这样的好处之下,他们觉得有些多管闲事、多此一举的分年龄段办学,倒也不是不能够接受。

    反正他们各自背后的家族也没有哪几个是开办书院的,推行此政策,也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影响。

    最终麻烦到的,也只是下面地方上的那些书院而已。

    这时,朱桢淡笑一声,目光扫过群臣文武百官,最终停留在礼部尚书宋濂身上。

    “诸卿认为此举如何?”

    这个决策所涉及到的部门依然还是礼部,与其他五部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自然也还是需要由宋濂这个礼部尚书来第一个回应。

    听到朱桢的询问,已经大体思虑完该政策得失利弊的宋濂,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殿下此策,同样利国利民,老臣赞同!”

    在宋濂表态之后,百官也是纷纷附和。

    “陛下圣明!”

    “楚王殿下圣明!”

    “诸位殿下圣明……”

    这时,秦王朱樉干咳两声,群臣立即闭嘴不言。

    下一刻,朱樉朗声开口,“鉴于民间百姓申办书院学校的赤诚教化之心,以及体谅民间百姓为了申办学院所花费的巨额钱财支出,同时更加理解一众民间学子的求学不易。”

    “待到天下各书院学校整改完毕之后,朝廷每年都给每一间书院免费提供一万支石灰粉笔,用以支持书院的日常教学。”

    “以及朝廷每年也都免费赠予一众书院学校的学子,一人一份开学笔墨纸砚,用以支持书院学子的学习。”

    “这笔开支由国库负责支出,来年户部也要把这一笔花费支出,算入到日后财政预计划支出里面。”

    “茹卿对此,可有异议?”

    茹太素闻言,苦笑一声,“微臣无有异议,这一笔花费支出,微臣回头便将之纳入到往后日常的财政预计划支出里面。”

    虽然茹太素对于朝廷日后的财政预计划支出,又再多出一笔花费而感到头疼。

    但是头疼归头疼,这种花费不算太大,但是却又有利于天下士子、学子学习的财政支出,但他还是得同意。

    毕竟说到底,朝堂上的一众文官都是来源于天下士子、学子。

    天下士子、学子的学习变得容易了,那么士子、学子的数量自然也会增多。

    而士子、学子数量的进一步增多,那么最后文官集团的整体力量自然也会更进一步地壮大。

    所以在不影响国家社稷运转的情况下,作为文臣本身立场就是站在天子士子、学子这一边的茹太素,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安排。

    这时,晋王朱棡朗笑一声,“诸卿,方才六弟所说的唯有省一级,方才可以设立大学学校,并且省一级大学学校均由朝廷出资建立之事。”

    “我意将于南方各省,分别建立两所四年制大学,以及在各省的州、府同样建立十所隶属于朝廷的官方重点高学

    “在北方各省,同样分别建立两所四年制大学、四所三年制大学,以及在各省的州、府同样建立三十所隶属于国家朝廷的官方重点高学。”

    “这些学校的建设资金,以及未来教导学子的先生老师,均由朝廷从礼部、翰林院,以及其他各部根据需要进行抽调安排。”

    这话一出,现场顿时炸开了锅。

    确切的说,让现场的文臣们炸开了锅。

    尤其是北方出身的文臣,此时皆是一脸欣喜。

    南方各省只建立两所四年制大学,而北方各省却是可以建立两所四年制大学和四所三年制大学。

    同样在官方重点高学这方面的数量,北方的官方重点高学数量也是要比南方的官方重点高学数量多出三倍。

    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