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悠悠这么痛快的离开,赵雪滢还是有点诧异的,不过看到自己房间一片狼藉后真是气笑。
康明煦不清楚她和刘悠悠之间是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完全是你死我活。
处理这件事时虽然没有手下留情,却也没有赶尽杀绝,让这个世界没有女主。
对她来说,刘悠悠的威胁其实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为了不让对方像臭苍蝇一样时不时在耳边嗡嗡嗡,直接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事。
毕竟做不到轻率的决定他人生死,只要不惹到她眼前来,她暂时可以当做对方不存在。
如果蹦跶起来,踩到她的底线,那对不起,她不会手软。
这次虽然不清楚是什么事,但能让康明煦生气想来必定恶心人。
这次没有落在她手里刘悠悠应该庆幸她的好运。
赵雪滢把房间打扫出来,告诉三太奶奶不用给她留着,以后会一直住在知青院。
如此忙活半个月之后一切进入正轨,许末关中途回来过一次,给了她两个厚厚的信封。
就像曾经她给他的一样,一封是现金一封是票。
现金不零碎,全是一张张的大团结,惊讶吗?其实不惊讶。
她给了那些稀罕东西,许末关要是弄不回来钱,就真的没资格成为她的左膀右臂。
票才是真的富裕,全是生活用品票,种类齐全,数量不少。
如此他也算是打开了局面,人品很是过关,她撒手让他去干,没有后顾之忧。
等人走了以后数了数,整整五千块,不惊讶是不可能的,短短一个月就赚了这么多。
要知道她和许末关是正式签过合约的,一开始商量挣的钱三七分,她拿大头。
许末关不同意,说如此他太过占便宜,最后让利一分,二八分。
如此许末关也能有个......心里默算了一下,哇,1250,真的不是个小数目啊!
没有比她还大方的老板了吧?就问还有谁?站出来!赵雪滢豪气极了。
想想工人平均30块钱的工资,许末关一个月顶人家三年多的工资,真是,没谁了!
由此可见城里人的日子过的有多无聊。
所以为了让大家的钱有处可花,精神文明建设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和这笔巨财相比她那点稿费真的可以忽略不计了,又耗时又好精力,这本长篇写完决定暂时封笔,等有闲有钱的时候再来陶冶情操。
拿到钱之后她当即告诉了队长,谁要是愿意用钱来结账,也是可以的,毕竟生活不能只是吃。
高根生很惊讶,因为他知道,钱和粮食一样有吸引力。
想问她确定吗?不要勉强,又知道雪滢不是个无的放矢的。
“你打算怎么定工钱?”
“我不好拿主意,这不是来找大哥商量嘛。”
高根生沉吟起来,不好让雪滢吃亏,又要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价格确实不好定。
赵雪滢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前给大家的价格有点低了,那时考虑到干旱,粮食珍贵,半斤就当是救命的,现在确实不能按以前那么算了。”
高根生却不这么认为,“你别忘了你可是管着吃呢,一天三顿饭,老娘们儿们还时不常往家里端,和管了一家子吃饭有啥不一样?粮食这个不能再多了,大家都不憨,要是少他们早就喊了。”
这点是赵雪滢忽视了,“是我考虑不周到。”
高根生摆摆手,“我知道你的心是好的,总想让村里人多挣点,可咱们在商言商,有一说一,不能总占你便宜,这件事还是和族老商量一下,他们的话最管用。”
又想起另一件事,“再过一个月就到出工的时候了,到时候能不能确保知青院的人手还是个问题,价钱不能太低。”
赵雪滢蒙了一下,啥是出工?
她没敢问出来,一听就是常识,还是不开口的好。
后来私下里了解了一下,所谓出工就是农闲的时候农民出去干活。
干啥活?
国家兴修的水利,道路等等基础设施,每家每户都要派工。
这是义务工,意思是要自己自备干粮去干活。
义务工似乎只有农村地区才有,难怪原身的记忆里也没有关于这个的常识。
总之了解之后赵雪滢心里还是稍微不痛快起来,时代落在农民肩上的担子真是重啊!
此乃后话。
只说工资后来商议出的结果是,价格定在两毛上,两毛差不多能买一斤白面。
不过用钱结工资的,只管中午一顿饭。
赵雪滢这个决定很公平又明智,还是老人家想东西透彻,唯一的缺点就是商量起来题|外|话太多,八卦不要太带劲。
反正所有找族老的活队长全权负责,她从来不参与。
偷瞄队长的脑袋,似乎大了一圈?看来八个族老都光顾过了?
通知发出去,当天就有人来问,领了钱是不是就不能再领粮食了?
回答是可以,两种方式随便交换。
有那缺钱买日用品的人家欢欢喜喜领了工资,反正大家怎么方便怎么来。
就是麻烦贵儿了,他现在是知青院的小会计,专门记账管工资。
其他小伙伴一样忙到飞起,四柱他们三个的公交车业务已经炉火纯青,周围的村镇全部守着他们定的时间。
二四六是哪几个村镇,一三五换别的,总之没有闲,同时个她的小钱钱也是一笔一笔没断过。
这些她打算存起来,当做赵女士的养老费用,反正比她的工资强多了。
正想着赵女士,赵女士的电话打到了办公室,大喇叭喊起来的时候赵雪滢真在快乐的数着她的小钱钱,做着富婆的美梦。
快马加鞭跑到办公室,等了五分钟赵女士重新打过来。
接起来第一句就撒娇,“妈,想你了!”
一旁的大爷乐呵呵听着,没办法,现在可不讲究隐私,没看见门外头还有好奇的小孩子在探头探脑?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对此已经能淡定的赵雪滢熟门熟路的安慰自己。
赵女士的声音还是一贯的温和又淡淡,“想我的话,过年回来一趟不就好啦?”
“对呀对呀,今年过年我是一定要回去的。”
一听女儿要回来,赵玉玲心下松快多了,她是真的想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