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汉王奉天
    朱高煦参加过靖难之役,所以对靖难诸将的军事能力都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虽然比起丘福、朱能,张辅的能力略有不足,但如今这两位一个死在北征,另一个病死安南。

    张辅便是大明名副其实的第一将,也可以说是第一帅。

    有他在北京坐镇,朱高煦就算要起兵,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打得过。

    历史上,朱高煦起兵前夕也是先写信试图笼络张辅,再不济也是劝其袖手旁观,不要搀和自己与大侄子(朱瞻基)的家事,只不过张辅没有听从,而是将书信交给了朱瞻基,并请领兵二万去讨伐朱高煦。

    不过如今机会却是来了,张辅被老大派去了交趾,没有一年半载怕是回不来……

    朱恒见到朱高煦不说话,似在心中犹豫掂量,作为汉王幕僚的他深知自己与汉王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汉王要是成为不了皇帝,那自己早晚也逃不脱清算的下场,不如趁现在汉王府的势力尚存,先下手为强,搏上一搏。

    “大王,张辅、柳升离京,还带走了京师三大营之神机营,如此大好时机,若是大王此时犹疑,待到张辅与神机营回京,届时只怕悔之晚矣!”朱恒进言道。

    王斌却是做的更绝,竟然当场跪下:“陛下,须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还请立做决断!”

    王斌这开口一句“陛下”,不光把同为幕僚的朱恒说愣住了,同样也让身为汉王的朱高煦心潮澎湃。

    一瞬间,朱高煦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时候的老头子还不是皇帝,他同样也没有争夺储君乃至皇位的心思,所有心思都放在逃避读书上,而后被老头子提着军棍吊起来一顿暴打。

    直到有一天,老头子突然就不打他了,还说要带他回南京,去质问质问自己的堂哥兼皇帝。

    后来,老大因是王府世子,所以被老头子留下坐镇北京,他自己则跟着老头子一起南下,当时的他并没有什么特别想法,只觉得老大做这个世子很好,世子天天都要读书,不如练武来的痛快。

    然后,自己便跟着老头子一路南下、历经血战,在一次次的出生入死中,老头子终于认可自己了,还说自己很像年轻时候的他,又说了一些话:“世子多疾,汝当勉之。”

    这话一开始朱高煦也没听懂,直到后来问了别人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再到后来,老头子当了皇帝,自己也从燕王的儿子变成了皇帝的儿子,有人告诉自己,老头子可能要立自己做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

    记忆到了这里便断掉了,朱高煦也早就知道,当初那句“世子多疾”不过是老头子在诓自己,老头子从未想过要立自己为太子。

    只不过,朱高煦还是觉得不甘心,他跟老大争斗了二十多年,这争储已然成了他的心结,便如永乐大帝对待皇位正统。

    朱高煦沉默半晌,目光逐渐变得锐利,他喃喃自语道:“老头子,你不是说过咱很像你吗?你当初能带八百人,就敢一路从北京打去南京,那我今日便也从山东一路打去北京!

    届时咱会到你的太庙牌位前,亲自证明给你看看,我来做这个皇帝,未必比你差!比老大差!”

    最后两句,朱高煦几乎是用嘶吼的语气说出,而早已悄悄一同跪下的朱恒、王斌二人,尽皆把头又低了低。

    “二位先生快快请起,这天寒地冻的,你们这些文人可别跪坏了身子。”朱高煦说完看到了地上正跪着的两位“先生”,连忙说道。

    “谢陛下!”

    朱恒、王斌随即起身。

    这改口改的很自然,但听在朱高煦耳朵里,却怎么都有些不自在。

    “算了,如今大事都还没办成,这陛下就暂时不用叫了,还是先说说起兵的事吧!”

    “……”

    朱高煦的动作反应很快。

    山东都指挥使靳荣本就与汉王私交甚笃,基本可以算是大半个汉王派系,在朱高煦表明了立场,又派遣了朱恒亲自前去游说(威胁)之下,靳荣很快选择了倒戈归顺。

    有了靳荣作为内应支持,朱高煦随后公然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并私任王斌、朱恒等下属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

    所有一切似乎都进展的极为顺利……

    “什么?汉王要反?!”李浚满脸震撼不可思议。

    对面负责致书游说的汉王府书吏先是一皱眉,旋即又微笑道:“李御史,这非是谋反,而是奉天靖难。我家王上求贤若渴,闻听李御史在乐安本地(守孝),遂特来延请,待王上靖难功成,李御史有从龙之功,哪还用继续做这个小小御史?”

    好好好,都从龙之功了,还说不是在造反?

    还套用先皇曾经用过的奉天靖难,真当天下人都看不出来吗?

    李浚下意识就要驳斥,可紧接着又注意到眼前书吏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杀意,心中顿时警兆大生。

    李俊镇定接过书信,来回踱步“沉思”半晌,这才眼里带着贪婪与迟疑,问道:“汉王……王上真的只是奉天靖难,而非是谋反?”

    那书吏见到李浚的反应,还以为这家伙被成功劝服了,心中略显轻蔑的同时又连忙说道:“自然如此,李御史这时跟随,便是有着从龙之功,待到王上扫清朝堂,登基称帝,李御史的位置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李浚闻言面上连连点头,心底却是无比鄙夷。

    不说朱高煦这个汉王如何,仅仅派出去游说的王府书吏,逢人都如此肆无忌惮,丝毫不知道收敛,这汉王怕是也难成事。

    李浚没有与眼前书吏多言,假意约定安排好家务丧事守孝之后,便会去州城王府拜见汉王。

    等到对方离开,李浚迅速召集了族众商议对策,又让母亲和两个儿子离家躲藏。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浚这才星夜兼程,前往济南向都指挥使靳荣告发汉王谋反,并讨要符验(路引)准备进京向皇帝呈奏汉王反事。

    可靳荣早就倒向了汉王,先是假意接待,又秘密知会汉王。

    李浚察觉不对,化名王刚伪造符验,趁夜走水路北上偷渡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