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 第四十五章 铸银币就行了
    火耗也不是明清独创,早在元代就有相关记载。

    只不过元朝的火耗,大多来自于官营金矿,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元明清三朝的官吏都在贪。

    于谦皱眉说道:“也就是说,无论如何,百姓都会受到官吏的盘剥压迫,就算替换成白银,作为征税用的货币也没有用?”

    林煜说道:“如果只是单纯强硬的将粮食变成白银,那百姓的处境的确不会有任何本质上的改变。”

    “别说日本那两座矿了,就是把日本全国的矿都给搬过来,也没有任何作用。”

    “因为作为缴税对象的百姓,他们在缴税之外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去持有大量白银的,就连铜钱也不会大量持有。”

    朱瞻基陷入沉思,他很聪明,只稍微提点几句,就能自己想明其中的关窍。

    事实上,不算作为缴税主体的农户百姓,就连地方的乡绅阶级,大部分时间里也是不会持有太多白银的。

    因为当前的朝廷,迫于宝钞贬值,白银产量太低,所以对白银货币化始终处于保守阶段。

    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市面上绝大部分白银,基本都集中于巨富豪强之手,而且很少用于市场交易,多是私下藏匿起来。

    举个例子,你见过几十万两白银在地窖里堆积如山,骤然碰到空气后迅速氧化发黑的场景吗?

    这在江南地区不说常见,那也绝不罕见。

    朱瞻基一脸苦涩说道:“先生已经为我大明,拿出了‘摊赋入亩’这等利国利民之法,却是困在了征税这一层上。”

    “若继续使用粮食为征,被摊派的赋役怕是最终还会落在百姓头上。可要用白银为替,不仅有着火耗,百姓也还是会受到地方盘剥压迫……”

    于谦这时插嘴问道:“先生,就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林煜咧嘴一笑:“两全其美说不上,但办法的话倒还真有!”

    嗯?真有办法!?

    先生不愧是先生,果然学究天人,就没有能难得住他的。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朱瞻基连忙躬身坐直,脸上的表情变得极为认真。

    旁边的于谦还上前,为林煜倒了杯茶水恭敬奉上。

    林煜也没气,正好讲课讲了半天,有些口渴。端起杯子喝了两口,稍微润了润嗓子,这才继续说道:“办法我这里有两个,一个简单高效,也很适合一般的王朝统治。而另一个则比较麻烦,而且见效缓慢,你们想听哪个?”

    朱瞻基颔首:“还请先生两个都讲讲。”

    “好,有前途,我看好你。”

    林煜调侃了一句,随即开口说道:“第一个办法,那就是火耗归公,即把地方熔铸白银所产生的火耗,全部归纳入公账。如此,朝廷的进账不仅能够大大增加,而且原本属于官吏的合法贪污手段也没了,算得上是‘两全其美’。”

    最后四字,林煜还特意加了重音。

    不过就算他不加重音,听在二人的耳里,也有点莫名的不对劲,因为这个办法实在太简单了,不似之前林煜口头说的那种简单。

    林煜此前提出的那些改革方案,包括摊赋入亩、改革宗藩……看似都很简单,但内含的道理考量明显都是经过了深思。

    不像这次的火耗归公,太过简单粗暴,几乎不用什么脑子。

    于谦沉吟片刻,忍不住问道:“先生,将火耗归纳入公,真的就能免去官吏贪污,让百姓和朝廷获利吗?”

    “若只是朝廷一纸政令,让火耗归公就可解决贪污。那朝廷怕是也用不着什么摊赋入亩,就连计亩征银也不用了,只需一道诏令就可解决所有问题。”

    “火耗归公,或许能够增加朝廷赋税的进账,但对百姓和官吏而言,应当没有任何分别,甚至百姓负担会变得更重。”

    林煜耐心听于谦说完,随即才一脸欣慰的说道。

    “老余,我就知道以你的聪明,不会想不到这其中的弊端。”

    林煜点头说道:“火耗归公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将官吏原本贪污掉的那部分税银,给抠出来归纳入公。但它并不会改变官吏贪污的事实,就连遏制官吏继续贪污火耗白银,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火耗归公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官吏比原来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并将盘剥压榨出来的额外税银,拿出一部分交给朝廷。”

    “说的再难听点,火耗归公就是贪官污吏,在向朝廷行贿。只有行贿了的官吏,才有资格继续合法贪污税银。”

    朱瞻基觉得有些毛骨悚然:“火耗归公就是在向朝廷行贿?”

    他本来只是认为,火耗归公应当是存在什么问题。

    可从没想过,这问题能有如此严重,如此的赤裸裸。

    贪官污吏向朝廷行贿,换取继续合法贪污的许可……

    这与从前的那些亡国君臣,卖官鬻爵有何区别?

    朱瞻基一想到这些,连忙摇头道:“不行,火耗归公不行,这完全就是在纵容官吏贪腐,于国于民都是大害,绝对不可用这个办法。”

    “先生还是再说说另外一个吧?”

    林煜一笑:“好,那就来说第二个办法——铸钱。”

    “铸钱?”

    朱瞻基、于谦同时一愣。

    林煜说道:“确切地说,应该是铸银钱,或者说是铸银币。”

    一听到铸银币,两人顿时变得更懵了。

    银币这东西朱瞻基可一点不陌生,毕竟现在的大明国库里,可是还存了不少蒙元时期存留下来的八思巴文银币。

    只不过,这些银币虽然造型精美,但实际的流通价值不大,更多是用于赏赐文臣。

    而且,蒙古人相比较铸银币而言,他们的主要流通货币还是宝钞。

    没错,大明宝钞就是朱元璋,跟蒙古人那里学来的,也是两朝的无奈之举。

    因为从蒙元到大明,白银产量普遍都不高,很难实行货币化,只能采取宝钞这种另辟蹊径的手段。

    事实证明,蒙古人玩不转的宝钞,在大明同样也还是走不通。

    只是,宝钞不行,不代表银币就能行了。

    蒙古人铸银币的历史,始自忽必烈,而且主要作用也是为了纪念(吹捧)功绩。

    这玩意儿能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