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韩棣行下班回到家,便和奶说过这事,还问奶奶送什么。

    老太太一直记在心里,就怕耽误了时间,若是孙子最后一个到杨家,会被人说韩家怠慢他们,显得不太礼貌。

    “奶奶,那我出发了,叫黄婶出来陪你喝茶。”韩棣行十分孝顺,起身时还不忘给奶找个人陪伴。

    韩老太太笑着眨了眨眼,“东西别忘带啊。”

    “晓得啦。”

    韩棣行合上手里的书本,起身回屋,上楼换了一身蓝色西装。

    下楼的时候,手中多了一卷画轴,是他自己临摹的一幅松鹤延年图,以及祝贺题词,作为祝贺的伴手礼拿去送给杨伟贤。

    杨家与韩家也是多年世交。

    杨伟贤曾是县城银行一把手,退休的时候让幺女杨惜棠接班。

    如今,韩家第三代韩棣行也进入县城银行系统工作,是以,与杨家走动更为频繁。

    接到杨家邀请,韩棣行欣然答应参加寿宴。

    坐进吉普车,径直去往城东的杨家。

    韩棣行到达杨家的时候,杨家早已宾满堂,当晚所邀请的十来个朋友,全都已经到了。

    “真是抱歉,伯父,我竟然是最后一个才到。”韩棣行彬彬有礼给杨伟贤祝寿。

    “不碍事!我们都晓得你孝顺,你爸妈平常在医院工作也忙,难得周末,我猜,你小子肯定是在家陪奶奶。”杨伟贤朗声笑道。

    韩棣行点头,“伯父您都猜到了。”

    “这里是我临摹的一幅松鹤图,聊表心意,还望伯父笑纳。”

    “请你过来是让大伙坐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你这小子竟然还带了礼物,快拿出来给我们瞧一瞧。”

    大伙便是乐呵呵的凑过去看韩棣行带来的一卷画轴。

    不多时,厅传出了欢快的笑声。

    伴随着收音机里面的广播音乐,杨家热闹极了。

    …

    灶屋内,王紫如姐弟俩不慌不忙的准备晚上30个人的饭菜。

    杨家两个女儿,不时在厅与灶屋之间穿梭。

    一会儿又拿着暖水瓶进来添开水。

    特别看一眼案板上的进度。

    逐渐的发现,各类食材有序清理,切配出来,杨惜棠心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请了十多个人,若是这餐饭出了问题,可怎么对老父亲交代?

    不大一会儿,杨惜棠又进来灶屋,看到王紫如站在案板前边醒面,这才想起询问:“这是打算做什么好吃的?”

    “我看你们灶屋有梅干菜,晚上这么多小孩子,给孩子们弄点梅干菜锅盔。”

    “锅、锅盔?真是太好了!”杨惜棠自己不大擅长厨艺,但是喜欢吃,家里的家境允许,所以她也吃过不少新鲜玩意儿。

    听说当晚有锅盔,杨惜棠别提多高兴。

    “我在省城上学的时候,吃过锅盔!没想到弟妹你竟然会弄锅盔!真是太好啦!”

    杨惜棠满面笑容的走出去,告诉孩子们这个好消息。

    厅不断响起阵阵欢笑声,杨伟贤满79进80岁寿数,膝下四个子女各自邀请了一两位挚友参加当晚的寿宴。

    邹部的妻子杨惜棠,是杨伟贤的幺女儿,当年读书毕业之后接的杨伟贤在银行的班。

    杨家另外三个子女,大儿子和二儿子分别是中学和小学老师,用这个年代的话来说,全家人都是吃供应的城里户口,比起县城下边的小镇或是村子的生活,不知道好了多少。

    当晚,杨伟贤的几个老朋友,也是当年银行里面一起工作的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