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162章 各方态度(上)
    王三包围了延安城,这么大的消息,根本瞒不住各方势力。

    宁夏方面有所动作,也是意料之中。

    除了宁夏,还有榆林卫这边的动作,一听延安有难,榆林这边的军官,赶紧召集来开了一个会。

    在三边,从嘉靖之后,逐渐出现了以路、萧、王、杜、姜五个大姓为首的将门。

    其中以王姓为盛。

    自万历二十八年,王家将门王威担任副总兵开始,整个王家三代,有二十八人在宁夏、延绥一代任职。

    可以说,现在大同军闹得最欢,他们的损失也最大。

    很多堡垒被大同军用火药炸开,然后将里头的百姓全部强行迁徙离开。

    本来他们是打算阻拦的。

    可人一出去,立刻就有骑兵出现在他们薄弱的地盘,开始放火、破坏。

    本来今年就因为旱情的缘故,导致只有沿着河川的地方上能种粮食,眼瞅着夏收将至,现在大同军、大盛军什么的出现搞破坏,扰得他们不厌其烦,却也无可奈何。

    最终只能选择停下来,以训练兵马作为应对的方式。

    要是再让这些**祸了,今年夏秋的收获,也就要绝了。

    到时候还怎么打?

    指望去抢劫?

    陕北都是乡亲不说,地方上也多是军户,各方将门的利益错综复杂,万一你抢到了自己人头上,那是太败好感的。

    所以,打也不是,守也不成,他们只能召集一下商量对策。

    “路氏的人还没来?”

    一听到这话,端坐在首位的王威面色沉重了几分。

    路氏地盘在宁夏,大同军虽然还没跑过去,但早晚也会触碰路氏的地盘,他们要是不来,那就别怪他到时候心狠手辣了。

    此时的王威,已经属于半退休状态,对上边是称病,然后窝在榆林卫内养病。

    但其实是他呆在这里,主持族内的大小事务。

    所以看到下边的仆从微微摇头的模样,立刻明白路氏是什么想法。

    不由得冷哼一声。

    他作为如今三边辈分最高的存在,要求他们派来几个重量级的家伙来一趟,居然给他摆脸色?

    找死!

    旋即,他看向下边的萧氏之人:“宁夏那边,除了靖虏、宁夏之外,其他的生意,你看着办。”

    本来还在看戏的萧氏,猛地露出了笑容。

    好好好!

    靖虏、宁夏,是路氏的大本营,其发迹于正德末年的路瑛,祖上则是山东迁徙过来的军籍。

    如今百余年发展下来,虽然路氏已经鲜少有人在军中混得风生水起,但说到底,还是一个地头蛇,不好得罪。

    萧氏与路氏不对付,也只是最近五十年左右的事情,双方的商路是卡到了一起,已经变成利益冲突,所以路氏与萧氏没少干仗。

    不过王威作为现在三边实际的话事人之一,他自然不想看到格局被破坏,所以就对萧氏稍微打压一下,让路氏可以苟延残喘。

    结果呢?

    路氏还以为自己牛了?

    不给点颜色瞧瞧,怕不是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总之,王威撂下这话后,便与众人讨论起如何处理同贼的事宜。

    “同贼残暴,出入各地,破堡毁寨,全然是将北境长城置于不顾,如果不能压制,唯恐日后蒙人南下。”

    姜氏这边一个读书人起身,带着族里的意思。

    之所以派来一个读书人,是因为榆林卫本身就是姜氏的地盘,只是最近姜氏从军的勇武之人全被调往了九边各地,以至于本地说得上话的都是老头子。

    他么这些老头子本来就对王威的霸道不满,自然不会出席王威主持的宴会,所以派来一个读书人,还是个举人,目的也是不言而喻。

    明末,文武颠倒,也是常态。

    一个举人,已经给面子了。王威也不好说。

    除了姜氏,角落里,一个双臂环抱的戎装男子也开口道:“我们周家也是这个意思。”

    王威只是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除了他之外,左右还跟着几个年轻小辈。

    尤氏,也是最近三十年内崛起的将门,尤世威辈分算是很低了。

    但王威知道他们行踪肯定也有旁的想法,毕竟尤氏现在还两个大将,还有一个虽然战死,但谥号不低。

    只是他们大部分时间在辽东,正在跟后金死磕,不然尤氏肯定就是下一个周氏,周氏不满王、萧、姜、杜四姓占据的庞大数量土地太久了。

    反正周氏土地不多,损失也不大,倒是很乐意看着这四个姓的地盘被大同军祸祸的。

    等之后祸祸得差不多了,蒙古人内迁了,他们再出兵去攻打蒙古人,或者将他们收复,这样土地也就能成为周氏的军堡。

    不过,还是要让他们去跟南边死磕,最好多多消耗实力。

    想到这里,周氏的青年清了清嗓子道:“当然,我周氏家底薄弱,家中父兄均在宣大征战,一时半刻也支援不了此地。

    家中长辈有交代,既然王世伯有所需,那么之后粮草周氏愿意原主一万石。

    若是还有其他需求,可通信来知会,现在还有军务在身,需要前往平凉府任职,不能久留,还请见谅。”

    说完,周氏青年大摇大摆的离开。

    只留下现场一阵沉默。

    九边将门的利益冲突,更多还是在土地和对外贸易上。

    王三对土地采取的更多是破坏军堡,迁徙人口,而不是直接掀翻他们的统治。

    毕竟陕北隐瞒下来的人口数量有多少,只有本地军官们清楚。

    而王三这波操作,并不会对他们统治形成威胁,相反还能解决一部分陕北军户们的土地分配问题。

    不过,破坏比恢复生产快多了。

    恢复生产最快也需要两三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生产水平。

    而这三年,就足以将九边旧有的格局破坏掉,让各家陷入内耗,不断竞争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王三只针对延安周边核心人口稠密区下死手,其他地方更多还是阻遏的缘由。

    至于蒙古会不会南侵。

    其实吧,土默特蒙古,再有一代人,就跟汉人一模一样了。

    很多靠近边墙的蒙古人,连马都不会养了。

    虽然人口稠密,但他们其实退化相当严重。

    这也是为什么眼下这么多将门在,仔细一看开会的人。

    王威,七老八十,垂垂老矣,随时可能病死。

    他的儿子王世钦这会儿正在山海关,跟女真人死磕。

    萧氏虽然号称本地地头蛇,但他们的职级普遍较低,地盘也比较接近宁夏,正巧是王三不准备攻打的定边、靖边一带,没有跟王三的直接利益冲突。

    姜氏镇守榆林,但子弟不是在宣大,就是辽东。

    唯一一个算得上号的,还是一直没说话的杜文焕,这会儿他正在打瞌睡。

    天启七年,杜文焕起镇宁夏,后援辽东分镇宁远,晋右提督,不久因病去职。

    今年,朝堂变动,魏忠贤一没,崇祯录其功荫指挥佥事,但还没给他实缺。

    所以他还是呆在陕北睡大觉。

    至于其他几家,大部分不是在宣大,就是在蓟镇,或者山海关。

    也就是说,现在的陕北军事,更多还是卫戍状态,只要南边不打上来,他们也没能力往南打。

    整个陕北,可以说就是一个很空虚的状态。

    半死不活的,名将全部被调走,本地人要么没有补实缺,要么就是走文官路线的。

    周氏青年不鸟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势力,主要靠近东面,又是王三不会直接攻打的地盘上,利益不受损,他们也懒得直接掺和。

    毕竟王威他们还没顶不住呢!

    王威将目光,落在了一侧的张氏三兄弟身上。

    张应昌、张德昌、张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