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顾陆要先弄清此人的身份。
入校的头一年,找他签名的学生很多,近两年逐渐少了,但也不是没有。
“我是五四文学社外联部的社员周甲泽,今天非常冒昧的来打扰顾老师。”小泽介绍自己,还用手势进行辅助说明。
“那去旁边说吧。”听到文学社的名号,顾陆就大抵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了。
只是别挡在人行横道上,会影响别人,两人走到一旁。
“我们五四文学社准备发布一个刊物,能否请顾老师给我们取个刊名?一方面顾陆老师是我们文学社的荣誉会长,另一方面顾老师的文学成就高。”小泽大着胆子说。
北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社团都邀请过顾陆,说唐僧肉有点夸张,但也绝对是香饽饽。
小泽见对方没反应,开始笨拙的夸奖,“因为顾老师非常有取名天赋,《少年》一听就很少年气。”
夸得一点也不真诚,但主要是一个人敢夸一个人敢信。
顾陆目前就在两个社团挂名,五四文化社和模联。他思考着,虽然之前他是取名废,但经过几年的成长,说不定有长足的进步呢?
“你们对社团刊物的名字有什么要求吗?”自打妹妹醒了并且逐渐走向好转,顾陆心态开朗了很多。
“就是既具有朝气,又能显现出我们五四文学社的底蕴。”小泽形容,还补充一下,“最好能和《少年》一样。”
能被写上教科书的刊物,全国也屈指可数。
“八中取名为少年,因为那时我正少年。那我们现在叫《青年》怎么样?”顾陆低头思索,再度抬头时给出了答案。
这名字,你说好吧,也好。就是有点无聊。可好歹也让顾陆老师取名了,计划成功了一半。
“感谢顾老师,非常好的名字——很有青年气。”小泽主要也比较老实,夸人都不会。
小泽生硬转折,“呃……对了,顾老师最近有没有突然想写稿的想法?”
太生硬了,但是不巧,顾陆今日可太忙碌了,就当前的码字工作,日程都排到半个多月后了。
“最近没有,有的话联系你。”顾陆说。
大佬已经很好说话了,小泽感觉自己今日收获已是不错!
“打扰了,那顾老师要是有想法了,可以马上联系我。您看,方便加一个联系方式吗?”小泽掏出自己的二维码,虽然自己嘴不快,但掏手机快啊!
顾陆加了一个联系方式,他等会还要去拜访长辈。
小泽目送着“别人家的孩子promax”的离开,嘟囔着,感觉顾陆老师也挺好说话的……
本来也没人说过顾陆不好说话,只是三番四次拒绝邀请,给人印象是不好相处。
这涉及到顾陆名气过大的原因了,也不参加什么社团活动,论坛传着传着,他就变成高冷一派。
“好像还说因为顾陆老师不创作了,不受校方某些短视的领导人重视,应该也是讹传吧。”
“毕竟好歹是北大的校方,应该没有那么无脑吧?虽说清华今年经常冒出很神经的新闻,但清华是清华,北大可是北大。”小泽的瞳孔里透露着没有被社会拷打,和柴米油盐压倒的清澈。
要赶快把好消息报告给社长,虽然小泽认为“青年”这名字,并没社长等人经过讨论取的“抽屉”好。
……
迪博不愧是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感觉有点被同化了,休息日还在工作。这不,就找到外交部门的老朋友把事情说清楚,而老朋友向上汇报,一篇文章能够节约一只熊猫,感觉也挺划算的。
所以给予的回复是:“我们部门会尝试着邀请,如果作家本人同意,那么我们原则上同意。因为中方十分珍惜和法兰西的友谊。”巴拉巴拉一堆。
邀请非常的正式,可不单单是电子邮件。
外交部门会发出正式的邀请。至少抵一只熊猫的含金量,你以为呢?
安排完邀请函送达学校的行程,赵主任忙里偷闲,伸个懒腰。
“时隔五年的子弹吗?”赵主任笑了。
没错,赵主任还是赵主任,五年时间从副主任变成主任,他所处的位置,几年能往前挪一步,也实属不易。
“哈哈哈,被这颗子弹击倒是刘教授应得的。”赵主任的笑容带点幸灾乐祸,有点子私人仇怨。
他口中的刘教授,当然是南大博导,国内法语教学研究会的副会长,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庆文化交流团,华夏方的领队。
当然,交流是很成功的,毕竟国与国之间总是要相互留面子的。刘教授选的人也有本事,蒋势、梅盛的作品也不错,文化交流会其乐融融。
只是明显就不如上次西班牙,赠礼的交换是必备,好不好看,有没有私赠。
真不怪蒋势、梅盛,前者法国留学所写散文是写出三分法国的“散、漫”,中间顿号不是多余。后者获得法兰西勒诺陀文学奖也不是吹的。
可你让他们去打茨威格——太勉强了!
传记之王,不是自称的。
罗曼·罗兰、纪德(奥斯卡·王尔德传记作家)都略逊一筹,至少法国人自己都这么认为。
“西班牙交流会结束,除了常规的礼物,西方领队莫亚特别给顾陆和双池礼物。挪威交流会结束,挪威文化部门对外交流部门副部,代表挪方,送给了顾陆在罗弗敦群岛一套房。法国交流结束呢,反倒是我国送给了作家马克西克一个醴陵瓷器。差距太明显了。”
挪威送东西都这样。前面说过,每年送给英国圣诞树,还构思把哈尔蒂亚峰送给邻国芬兰(这样可以拔高对方平均海拔),庆贺对方独立百周年。
而罗弗敦群岛是全球看极光最佳地点之一。因此,说是送房子,实际挪威送的是极光,了解详情之后,是不是感觉礼物很挪威风格。
赵主任的电脑上外网肯定是不用翻墙的,轻松进入红迪网(reddt)的r/ork,一个和挪威相关的论坛。
搜索“KrebpforbpAtarktka”就出现了相关内容。
一个用户名D6r的网友发问:“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南极争夺战》是赞美我们挪威阿蒙森,但文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不都是在夸奖英国人斯科特吗?”
互联网有个段子是:华夏人一生都在做阅读理解。实际这种题目是全球通用的,比如英语体系的ELA(英语语言艺术)。挪威语肯定也有,很明显是顾陆的文章被当做外国版的阅读理解了。
下面也有不少不理解并且好奇的。
看来很多挪威的学生被这篇文章难倒了。
后来论坛认证是一位大学教授的用户回应:[会这样理解非常正常,因为作者在玩弄文字,文字好像他手中的乐高积木,可以任意摆动,拼凑出想要的形状。南极争夺战的第一节,是写斯科特队伍如何准备,如何训练。但第二章是出发的描写,可你再看一遍会发现,第二章描写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分配队伍,如何分配体力等等的用词都是“他”“他们”。没错,并不是单纯描写斯科特,这一章也是对阿蒙森的描写。
后面,斯科特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极点,却发现已经被捷足先登了。同样第一个到达的,我们挪威的英雄罗阿尔德·阿蒙森,也面临了同样的辛苦。极地的冰川面前,没任何的捷径。因此这篇文才会多次被当做测试的考题,不仅赞叹了第一名的卓越,还描写了第二名的伟大。]
下面有不少学生瞧见这回答,从网上找文章再看一遍。确实如此,绝不是多余的解读,因为除了第二章,其余都是以斯科特、亨利、劳伦斯来称呼。非常明显的区别。
“真巧妙。这作家真是个天才”、“描写第二名的伟大,就是在为第一名的王冠上增加宝石”、“这作者是谁,听说是外国人?”“我知道我知道,他是华夏最天才的作家,互联网说死的时候才十八岁”“所以他到底叫什么”……
什么乱七八糟的,名人在某一段时间消声灭迹,就总有人造谣说是已经死了。
有关这篇文章最后的讨论是在2017年11月,看来最近挪威没考这篇文了。
赵主任关掉网站,“可惜了,西班牙和挪威都有机会扩展出名气。当然目前也不差,小王子翻译成了英法日韩四种语言。”
“刘教授最好是祈祷,几年后的顾陆写不出那么精彩的短篇,否则真的遭老罪咯……”
真有点记仇,他推荐作家,推荐了两次,对方都未采纳,这件事他可以记十年!
这边看挪威的网站耗时四十多分钟,顾陆也恰好骑着共享单车,到了简社长家。
虽然过年才去拜访了,但长辈都这样说了,肯定还是要拜访一次。顾陆这两年回雾都的次数少,每次也都是要拜访李母和李叔,这些在学生时期非常照顾他的长辈。
过年走亲戚三件套,牛奶、蜂蜜和水果(箱装)。
“每次来都告诉你,别买东西别买东西。”简社长开门后,连忙把人迎进房间。
简社长家的房屋是现代简约风,没错,就是比普通装修更费钱的简约。虽然看起来没什么生活气息,但还是比顾陆家那随便装装,透露着酒店风的家要好很多。
“每次都买蜂蜜,我和你阿姨是真吃不完。”简社长止住了顾陆想说的话,“下次别买了。”
“小顾来了?快快快,在旁边坐会。看会电视,马上就可以吃饭了。”方阿姨在厨房听到动静,身子探出来,打招呼。
双脚是扎扎实实站在厨房的,好像这样就算没出“线”。侧面表明了,这顿饭方阿姨准备得很用心。
确实没多一会,估摸着就二十分钟,菜已经上桌子了。
三人入餐桌,开始吃饭。
方阿姨的本职工作也是老师,只是她对养生和烹饪很热爱,厨艺非常好,弄得好一手本帮菜。养生的话——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小十岁。但顾陆却摸不准方阿姨到底是会养身,还是家境好,用的护肤品够好。
小小的说明,本帮菜是本地菜的意思,但它就是特制沪菜。
每次来简叔家,顾陆感觉自己都要多长好多斤。
粗略介绍一下,五年来顾陆倒没因为内疚伤害自己身体。即便对妹妹有愧疚,那也要养好身体,不管怎么样,身体才是支撑起一个家的重要支柱。要撑起这个家,就不能自己倒下。抱着这种想法,顾陆胃病早就养好了。个子呢,在南方还挺高的。但没办法和北方大汉比,毕竟基因和环境在那里。
两大碗饭,吃完后顾陆不用方阿姨提醒,很自觉的盛了一碗汤。
汤是小菜豆腐汤,汤里有红红的小点,是枸杞。白的青的红的汇总成一锅汤。
入口没鸡精和味精的味道,而是微咸,且带一点甘甜,还有豆腐的醇香。
小菜入口,筋脉有时会卡牙齿,豆腐就不会这样,一用力牙齿就滑了进去。
喝一碗汤,温热的汤汁熨和喉咙滑入肠胃,感觉五感都复苏了。
“好喝,每次喝方阿姨的汤,都感觉又简单又好喝。”顾陆忍不住夸赞。
“现在是外面又是外卖,又是火锅涮羊肉,大火大油,对肠胃不好的。多在家里自己做做饭,吃着就舒服。”方阿姨说,“阿姨听说外卖还是你发明出来的?”
“不不不,没那么厉害。”顾陆摆手。
但确实外面东西吃多了,好像口味变重了,如果不是像方阿姨这样精心烹调,吃到嘴里就很寡淡。
“那我回去自己弄弄,这汤好喝,方阿姨有没有什么秘诀?”顾陆问。
“哈哈哈你叔爱吃,我就瞎做,自己钻研的。也没什么技巧,只要用心就行。”方阿姨说。
用心——很玄乎,顾陆感觉。
“可别听你家阿姨说,小菜豆腐汤是用高汤熬的。只不过起锅时,把火腿、大虾这些食材都盛了出来,再放着豆腐和小菜。你在外面可吃不到这种用心汤。”简社长话语中带着炫耀。
好吧,就说呢,那绵密而醇厚的味道,真不像小菜和豆腐。原来暗藏玄机。
“别在小顾面前这么夸。”方阿姨说怪不好意思的。
汤再好喝,也咽不下这狗粮。
很可以,这一对是顾陆见过最恩爱的中年夫妻。哦不对,要加上之一,因为李母和李父也非常恩爱。
“不过你阿姨有句话说的是对的,家里的饭菜还是比外面好吃些。”简社长说,“你们学生又没时间做东西,食堂饭菜也是外包的,小顾你平时没事可以多过来吃吃。”
“没问题。”顾陆口头答应,但心里其实没答应。
因为在家里吃外卖也有一种非常席位的归宿感和自在,在别人家,即便简叔和方阿姨非常热情,但拘束感就像隐形的蜘蛛丝,黏住手脚。
三人吃完饭,顾陆起身准备帮忙收拾,但依旧如往常一样被制止。收拾的工作一直都是简叔的。忘记说了,方阿姨喜欢烹饪,但却不喜欢收拾碗筷。
“让你简叔运动消消食。”方阿姨说着,也没坐下,而是往厨房走。顾陆很清楚,下一步是切饭后水果,也制止不了。
干脆就不客套了。
简社长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国外,所以两夫妻对顾陆是格外热情,也有一部分寄托女儿的感情。毕竟顾陆和简社长在初三就认识了,简叔也是看着他长大的。
坐沙发上唠嗑。
“小顾最近在看什么书?”简社长由这句话从家常转到事业。
“六才子书,目前看完了西厢记评本和水浒平板。”顾陆说。
“那不是已经看完了?”简社长笑道。金圣叹是打算评六本的,可惜只批注完两本就过世了。
“写作习惯有没有改变啊?”简社长问出了想问的事。
简叔的提问有关心,但话语更多的夹杂着另外的情绪,好像是……
顾陆也找不到个准确的形容。
“还是,看什么书多了,就容易模仿,以及向着那个方向转变。”顾陆还是能够记得清自己几年前的人设。
“依恋型创作,看来是真的。”听到答案,简社长目光中奇怪的神情消失了。
哦对了,咕噜大王找到了那是什么眼神了“看好戏”。
“什么?”顾陆皱眉,“有点熟悉,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过。”
“小顾你没听过才不正常。”简社长说,“广外的陈教授,对你为什么每一个长篇都换风格,还有短篇风格众多的研究。陈教授经过考察给出了原因,小顾你——你对自己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记不起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或许是怪力少女给他看过,或许是他自己刷到过,反正应该是没认真看。
“具体文章叫什么,我去搜来看看。”顾陆说。
简社长笑了笑,“具体?陈教授以及广外的学者、研究生,这几年几十篇是应该有的,说不定更多,具体我没关注了。”
写我?几十篇论文?汉字顾陆都认识,为什么组合到一起这么陌生呢?地球上贾平凹,是官方教育部门专门设立了贾平凹研究中心这个组织,研究作家。可问题是咕噜大王认为自己还没往文学方面使劲啊!
“别那么奇怪,小顾。就你百变的写作风格,被研究非常正常。”简社长说,“你自己去看看吧。”
实际上,陈教授如今的进展比简社长说得更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