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众患者,各医官也无可奈何。
他们只能将目光投向李翊。
“先生,这些患者已经病入膏肓,我等也束手无策。”
“只能请先生出手了……”
众人无奈之下,又抱有一丝对李翊的期待。
他们拜李翊为师,一方面除了攀附高门之外,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想学到更为精湛的医术。
不过,这对李翊而言可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他的医术全都是死记硬背的《伤寒杂病论》,如果自己通背一遍没有找到对应出处的话。
那他就真的没办法了。
咳咳……
面对众人的满怀期待,李翊轻咳一声,回首看向七八名“徒弟”,那真切的目光教李翊实在不忍心拆穿。
“不瞒诸位,大家也该知道我早年跟随曹公身边,兼任侍卫一职。”
“但我家族里确实是祖传医术的,只不过我们家里的规矩是穿女不传男。”
“只因我天赋卓绝,在你们师奶医治的时候学到了一二。”
“但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所不同的,诸位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吧?”
“当然了,既然你们认我为先生,日后我也当传授你们一些医理知识。”
“也好全了这一番师徒情谊。”
真要说的话,李翊这个理由编得很无厘头,甚至有些荒谬。
漏洞百出!
但就凭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以及治好伤寒症的实战战绩。
也由不得众医官不信。
因为在任何领域,只要你牛逼,哪怕放个屁,大家也觉得有理。
就如同李翊小学时曾经写过一篇作文,其中一句是——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语文老师看了之后直接暴怒,怒喷李翊写得狗屁不通,纯纯流水账。
然而鲁迅先生《秋叶》里就是这样写的,一模一样的句子,一个字也没改。
但语文老师就是会花时间解释,说鲁迅写的多么多么牛逼,内涵多么多么丰富。
同样的句子,同样的字,唯一不同的是写句子的人。
仅仅是换了一个名字,语文老师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
现实就是如此。
谁牛逼,谁就更权威,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李翊今天是实实在在的医好了伤寒症患者,那他就是牛逼,就是有话语权!
果然……
李翊的声音方才落下,一干弟子全都瞳孔一张,满面羞惭。
“我等学医一生,竟不及先生道听途说学得精湛,叫我等实在羞惭。”
“惭愧,愧不能言啊……”
“……诶。”李翊微微摆手,“学海无涯,医学之道本就应该是相互查缺补漏。”
“又何必分什么高低贵贱,学术先后之分呢?”
当然了,李翊内心也是暗自琢磨,你们这些逼也是群笨比。
他今个儿几乎是把《伤寒杂病论》给通篇背完了,这些笨比居然不能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李翊虽然没专门学过医术,但他总觉得张仲景写这篇文的时候应该是囊括了他们所遇到的病症的。
只是单纯理解有偏差,导致这帮人一时半会儿找不动病根和解决办法。
“先生……”
清河在人群中溜达一圈,总算是找到了李翊。
她见李翊穿的有些单薄,还专门带来了一件袄子。
快步上前,给他披上。
“外头风寒,披上这件袄子吧,你在这里冷不冷啊?”
呃……
清河这温婉的样子倒令李翊有些不适应了。
她被关在屋里,已经读了一年多的《女诫》了,看来确实有效果。
不仅知道喊“先生”,还懂礼数了许多。
之前那股刁蛮劲儿也见不着了。
感慨之余,又是一阵心惊。
难怪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评价封建社会是“吃人”呢。
之前那么灵动活泼的少女,仅用一年时间便被磨平了棱角与灵性。
李翊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觉得可悲。
“我不冷……倒是你,还是回屋子里待着吧,别冻着了。”
“现在整个兖州伤寒病正在肆虐哩,你若有个三长两短,你父亲那儿我也不好交代……”
回了一句,李翊便继续去看伤者了。
“先生……”
清河一把抓住李翊的胳膊,“你半天功夫便治好了这么多的伤寒症患者,现在陈留郡已经传开了。”
“许多病患都在府邸外,跑来求你救他们一命呢。”
唔……
听闻这话,李翊也是微微一愣。
怪不得屋外越来越吵,看来古代这消息传播速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逼仄嘛。
那么清河这丫头来找自己,估计也是想替他父亲分忧。
懂事了不少啊。
这也算是《女诫》的正面意义吧,至少此前的清河不会关心这些。
清河见李翊看穿自己心思,言语也有些磕绊,仍是继续开口:
“有什么是我能帮到你的吗?”
其实即便清河不来求,李翊肯定也会想办法帮助外面的百姓。
倒不是因为他心善。
而是作为一个上位者,他考虑的东西要更多。
百姓如果大面积病死,一来会造成社会恐慌。
二来相应的田税也会减少。
这些对曹操的统治,对李翊自己都是不利的。
所以于公于私,李翊都要想办法。
“唉,不想先生还懂医术……”
“嗯?你很意外?”
“哦,那倒没有。”
清河摇了摇头,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相处,李翊带给人的意外还少吗?
“只是没想到先生还能把伤寒症给治好,现在外边儿的百姓都把先生跟神医华佗,还有医圣张仲景相提并论哩。”
“唉,只可惜这二位神医仙踪不定,若是能把他二人找来,定能为先生分忧。”
“兖州的伤寒症肯定也能抑制不少。”
等等!
清河这无意间的一句话,却陡然点醒了李翊。
对呀,张仲景还活着哩!
解铃还须系铃人,之所以李翊医治遇到困难,就是因为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解有偏差。
可如果把正主找来,还怕解读不了吗?
虽然《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官渡之战之后写的。
但他是作者,书的内容肯定是他的经验总结。
自己如果能提前写好交给他看,他肯定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