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 > 第434章 重新认识粮食(贰)
    众人闻言皆是吃了一惊,明相还没冒头时,竟然就已经开始全盘思考粮食问题了?

    怪不得算无遗策,原来是早就深思熟虑过了的。

    就明相那脑子,深思熟虑过的事情,肯定没得跑,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对手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一份大周日报,至今仍然在呼风唤雨,其唯一的难点就是获得先帝首肯。

    一个中央银行,叫天下人见识到什么叫钱,其唯一的难点就是落地。自从落地以后,钱庄就没有任何反抗余地了。

    姬十三好奇地问道:“明相在国公府时,还考虑了啥大事?”

    姜云逸稍稍肃然道:“陛下,臣只谋划了第一个十年,而且还因为各种不可抗因素,做了巨大调整,一些本应缓行的东西,被迫提前了加速了。

    这都埋下了许多隐患,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消除隐患,然后才能启动下一阶段的任务。”

    姬十三抬抬手:“明相继续!”

    “还是第三点,粮食存储和加工是高度关联的。

    就好比,豆子晒干了易存储;加工成豆腐,就得立刻吃;豆腐晒成豆干,又能好放不少。

    这个我不是行家,只大概点一下。从化物学的角度来看,食物腐烂发霉主要与水、空气和温度有关。

    所以,存储的思路是隔绝水和空气,降低温度。这不只是大规模建仓存储,也可以发明一些铁罐干竹筒进行密封。

    这样的东西,便携性高,商旅、军旅肯定会非常欢迎。未来下海时,也能更耐储存一些。”

    姜云逸顿了顿,端起茶碗喝了半碗后,才回到小黑板前,接着道:

    “第二个问题,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都有哪些?

    其一,政策,也就是田政,包括以所有制为核心的土地政策、以田租田赋为核心的粮食分配政策等,这不是今日的重点,就不展开了;

    其二,生产工具,主要就是种地的工具,而驱动工具背后的动力源才是底层逻辑,过去一直就是人力和畜力,未来机械工业发展起来后,肯定要改为机械动力,农业生产工具也将随之发生剧变。”

    姬十三诧异地问道:“博物院在研的那个蒸汽机也能拿来耕地?”

    姜云逸点点头:“是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甚至天上飞的,动力源的本质是一样的。”

    “蒸汽机还能上天?”

    对于这个问题,姜云逸道:“只要动力足够强,上天是没有问题的,但要上天不只是解决动力一个核心难题;

    这需要一整套完备的工业体系才能实现,而要支撑一整套完备工业体系,需要以完备的教育体系为基石。本相有生之年大概是看不到了。”

    众人感觉又经历了一波头脑风暴。

    “有点跑题了吭,言归正传,影响粮食生产的第三个因素:肥料。

    诸位已经知道了,投总已经在做了,但这种合成氨肥效果很一般,副作用还不小,以后要继续钻研更好的肥料。

    但这需要把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农业科学推向深入,也就是搞清楚农作物的生长原理,搞清楚其生长过程中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自然可以对症下药。

    这个问题也不展开了。

    重点谈一下第四个影响因素:气候。”

    姬十三道:“朕挺想听听生物科学的。”

    姜云逸敷衍了一下,继续道:“以后有空再说吧。第四个要素,气候,包括但不限于天灾。

    常见的诸如水旱灾,先前已经讲过,占领河道滩田、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都是导致水灾的人为因素。

    对于旱灾的一些特殊情况,诸如天上有水云,却不下雨,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水云打下来?

    这属于天文地理的范畴,局限性也比较大,但有时也能起到相当的作用。”

    众人闻言哗然不已,天不下雨,竟然还能打下来?这也太玄幻了吧?

    姬十三却蹙眉沉思道:“朕早年曾在多本古籍中见过类似说法,应是确有可行性的。”

    姜云逸接着道:“对于水患,人为因素是一方面,更关键的还是老天爷喜怒无常,降水分布不均。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上游拦河筑坝,搞一个蓄水库,用以调节水量?”

    “自古以来不就是宜疏不宜堵么?”

    对于质问,姜云逸淡然道:“不是堵,只是人为地控制一下流速,如此一来,大的水灾肯定控不住,但中小水灾是不是就能消弭于无形了?”

    姬十三眼前一亮:“其实这些波及不大的小灾反倒最是频仍,累积起来,损失比大灾还要更大。”

    姜云逸没有继续展开这个话题,接着道:“最严重的天灾其实是大范围的气候剧烈变化。

    不知诸位有没有注意到,这几年黄河冰冻期不断变长,冬日也格外寒冷?”

    有人懵逼,有人皱眉,有人若有所思。

    “诸位有没有感到,这几年粮食压力似乎格外的大?饥荒越来越频繁?”

    众人越发怀疑和困惑,明相说得似乎并非空穴来风,但到底有何深意?

    “如果大司农在这里,肯定会说这几年征税难度变大了。”

    姬十三问道:“明相是说,天下粮食普遍性减产了?”

    姜云逸点点头:“前年时,我曾在洛都周边调研农事,询问了百十位年长的农夫,一个普遍性的感受是:

    自永兴二十四年以来,春耕时间不断推迟,亩产也普遍性下降了一成多。

    今年以来,我专门调阅了司农寺的一些数据,还派人陆续去查访了河北、秦岭淮河一些地区的情况。

    基本可以判断,天下正进入一个相对寒冷的历史时期。

    每年北方的冰冻期延长,冰冻线南移,粮食普遍性减产,就是主要特征,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严酷的天灾。”

    哗!

    会议室中登时一片哗然。

    果真如此,那可真是一个天大的麻烦。天下粮食便是只普减一成,这是多大的损失?

    姜云逸抬手往下压了压,止住喧嚣,道:

    “认清形势就可以了,不必过于担心。眼下大周满打满算也才一万五千万人吃饭,压力只在分配制度上,不在产量上。”

    姬十三却是听得冷汗直冒,若是一切照旧,而天下粮食产量普遍性降低,可想而知,大周社稷肯定会加速崩解。

    “所以,抓紧推行田政革新势在必行,决不能继续蝇营狗苟。一两年还能忍,十年八年肯定是忍不了的。”

    卫无缺神色凝重,明相这点的主要就是司农寺。

    “明相,这个寒冷期大概要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