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在地理研究所驻留了整整十天,这段日子里,秋凌在忙于对接工作与洽谈交易的间隙,总是不忘抽空前来探望李寄秋。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寄秋也逐渐从秋凌的讲述中,一点一滴地了解到了双方“交易”的具体内容。
基地意图占领一座废弃的盐矿,旨在利用开采出的食用盐作为商品,与周边地区其他势力进行交易,并借此巩固对本地幸存者市场的控制力。尽管已大费周章地招募了一批盐矿工人,但遗憾的是,几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岗位仍然空缺,导致矿场无法如期启动全面生产。
好巧不巧,地理研究所内恰好有几位在雾灾肆虐时避难至此的专业人才,包括盐矿开采工程师、盐化工工艺工程师以及盐矿设备工程师等。与此同时,研究所也面临着一个需求——急需一批来自中州省的特产矿物,这些矿物以其极高的含银量而闻名,是制造精密仪器部件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双方就这样一拍即合,同意用对方掌握的资源来做个交换。
地理研究所所在的济阳市,是国内极少数还未沦陷的三线城市之一,由城内的军队实行严苛的军管。这种高压管理虽然严苛,但有效地维护了城市内相对平稳与安宁的秩序。
在这里,原先的政府部门主动让渡了绝大多数权力,转而全力配合军队的工作。他们不仅协助军方管理城市日常事务,还深入周边的幸存者村落,积极开展援助与帮扶活动,共同致力于恢复与重建工作。
与乱象频出的基地比,济阳市堪称是一股清流。
黄昏时分,玲云筱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李寄秋外出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而结束了一天紧张工作的秋凌也如约而至,再次前来探望。
“我觉得这济阳市挺不错的,你还不如留在这边算了。”李寄秋坐在医院外海滨大道的长椅上,和秋凌开起了玩笑,“毕竟,即便你离开那个基地,他们恐怕也拿你没办法,不是吗?”
仔细一想,确实如此。玲云筱在短暂的思考后,笑着说道,济阳市的氛围和环境明显更适合你开展工作,何必非要回去冒那个险呢?
秋凌眺望着远处的济阳市,点了点头,“这里确实是个能让人踏实做事的好地方。说得对,不仅是我自己,即便是我留下一部分人手,基地那边也奈何不了我。你们的提议不错,在这里,我能为更多的百姓做实事。”
李寄秋与玲云筱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地面露一丝愕然。他们原本只是与秋凌开开玩笑,并未真正期望对方会因此留下。
一想到未来还要与这位行事风格捉摸不定的秋凌频繁打交道,李寄秋便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头疼。
察觉到两人表情中的微妙变化,秋凌嘴角勾起一抹恶作剧得逞的笑意,但很快她便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不过,如果我真的留在了这里,基地那边的幸存者和民兵们怎么办呢?他们同样需要我,而我也需要他们的支持。况且,和你们想象的不一样,在基地那边反而更适合我发挥。”
“哈哈......那就祝你一切顺利......”李寄秋不太想就着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敷衍了两句直接带过,心中却暗自腹诽起来。
确实,动荡不安的环境往往更能激发野心家的潜能,让他们有机会大展拳脚。若是将秋凌置于秩序井然的济阳市,反而会束缚住她,让她难以完全施展。正所谓“乱世出枭雄,时势造英雄”,至于秋凌究竟会成为搅动风云的枭雄,还是顺应时势的英雄,目前还难以定论。
“李寄秋,玲云筱。我有话对你们说,请你们仔细思考后再回答。”
突然,秋凌的神情变得异常凝重,她看着李寄秋诚恳地说,“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和我回基地去。不瞒你说,李寄秋,我看重的就是你的能力。这次事件如果不是你,包括我在内的整个车队都要完蛋了。谁也说不准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诡异的事情,所以我需要一个对抗灰雾的专业人才。”
“我......我们都已经在济阳地理研究所了啊?”玲云筱闻言一愣,她未曾料到秋凌竟然还对此事念念不忘,“你现在说这话,是不是晚了点?”
“呵呵,并不晚。”秋凌轻松地笑了笑,自信地说,“只要你们点头同意,我就能把你们再带回去。研究所这边无需你们操心,我会安排妥当。”
见自己的主要拉拢对象正凝视着远方的代山沉默不语,秋凌继续劝道,“李寄秋,你怎么想?我承诺给你们的条件依然不变。说实话,我没办法给你俩什么荣华富贵。不是我做不到,若要敛财我不会比基地里那些废物差,但财富、权力和地位都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夕阳犹如一幅被撕裂的金色绸缎,悠然铺展于浩瀚无垠的大海之上,将天边与汹涌的波涛共同染成了一幅深邃而又绚烂的画卷,橙红与紫罗兰色交织,美不胜收。海风裹挟着淡淡的咸湿与丝丝凉意,在不远处的代山间穿梭游走,发出阵阵呜咽之声,宛如亡魂在轻轻诉说着未了的故事。
秋凌的眼神深邃而明亮,她凝望着远方那正缓缓沉入海平面的夕阳,语气平和而坚定地说,“如果你们选择与我同行,以后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却可以生活在一个平等、自由和公正的社区乃至社会里。在那里,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这就是我想要的。”
尽管在来济阳市的这一路上,秋凌的言行举止确实展现出了她所倡导的理念,但李寄秋心中依然充满疑虑。
侦察连,民兵,幸存者难民,乃至那些站在秋凌身后的文官与军官们,他们难道都抱有同一个梦想吗?或者说,他们都被秋凌的这套说辞给说服,继而拥有了同一个目标?
不太可能,这些人的身份地位截然不同,怎么可能为了秋凌这少尉军官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团结在一起?大概率秋凌是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她与其他势力的人交谈时绝对还有很多套说辞。
自己和玲云筱对钱财权力都没什么兴趣,这一点,秋凌肯定是早就了然于胸的。所以她才会以更理想、更美好的社会为条件来拉拢他们两人。
归根结底,秋凌就是个能力出众却又野心勃勃的人。对于这种人,还是离得越远越好。
“抱歉,我还是想留在济阳市。”深思熟虑之后,李寄秋给出了自己的答复,“这是我很早以前就已经考虑清楚的事。”
秋凌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她转过头来,微笑着温和地说,“没关系,这是你的选择。明天车队就要出发返程了,今天我是来和你们道别的。”
“哦......祝你一路顺风。”因为自己腿脚不便,明天肯定是没办法送行的,所以李寄秋在此提前道了别。
眼角的余光瞥向玲云筱,她似乎暗暗松了口气。
秋凌从怀中取出那只精致的小水壶拧开盖子啜了两口,顿时,浓郁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她的目光跨过眼前的景物,投向远方即将沉入海平面的夕阳,不由自主地感叹道,“真是好景色,如果有个酒友一起喝酒欣赏就更好了。对了,地理研究所那边,还没说要怎么安排你们?”
“他们说具体的安排要等研究所的考察队返回后才能决定。”玲云筱回答道,“我父亲生前担任考察队队长一职,自从他去世后,副队长便接替了他的职务。至于我们两个的安排,也将取决于现任队长的意见。”
“地理考察队啊......我猜,你俩又要随队外出行动了。”秋凌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说道,“看来,你们两个就是天生奔波的命。”
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
李寄秋心里暗自嘀咕起来,自己穿越过来后,好像是一直都没有闲下来,不是在跑路就是在准备跑路。即便偶尔得以安定,也总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不得不再次踏上旅程,仿佛置身于一部永不停歇的公路电影之中。
“我有礼物送给你们,算是作为李寄秋拯救了车队的报答。”秋凌笑吟吟地打开了身边的挎包,从里面拿出了令两人都有些始料未及的东西。
那是两把20式军队制式手枪,枪身泛着乌黑的光泽,崭新得仿佛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甚至隐约还能闻到淡淡的枪油味。
“之前没收了你的两把枪,现在还你两把。”秋凌边说边亮出包里其他几样东西,分别是两个快拔枪套、三盒子弹以及一套清洁工具,“准星已经做过校准了,两支都是新枪,我还亲自拆开做了清理、上了油。”
秋凌把包推到李寄秋面前,随后转向玲云筱,略带歉意地说,“我本来想为你找一把那种小巧的警用手枪,但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枪太老古董了。没办法,就送你把刀好了。”
说罢,秋凌从怀中取出一把约莫十厘米长的黑色折刀,指尖轻轻按压刀柄上的推杆,只听“噌”的一声轻响,黯淡无光的黑灰色刀身迅速从刀柄中弹射而出。整把刀似乎经过了哑光处理,即便在阳光下也几乎不见反光。
“刀也不错,在紧急情况下,刀可能比枪有用。”秋凌边说边递上一个黑色的皮质刀鞘,叮嘱道,“玲云筱,你记住。平时千万不要误触了推杆,哪怕装在刀鞘里也是。没事跟李寄秋学习一下怎么用刀,他肯定是会一点的。”
看着自己梦寐以求的武器,李寄秋并没有觉得开心,反而是心中警铃大作,不敢伸手去拿。
玲云筱刚欲抬手想要接过折刀,就瞥见了自己同伴那紧绷的神情,于是伸出去一半的手又悄然缩了回来。
“你怕什么?”秋凌忍不住笑出声来,似乎被两人的反应逗乐了,“别紧张,我可不是在给你们设局。这纯粹是作为分别的礼物,以及对救命之恩的感激。看来,我一直以来在你们心中的形象还挺差的嘛?”
既然话已至此,李寄秋也就不再扭捏,大大方方地接过了那个沉甸甸的小挎包,“抱歉,我确实有点多疑了,总感觉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所图谋。”
秋凌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笑着点了点头,“你这么说倒也没错,这确实可以看作是我送给你们的一份人情。以后如果我们能再见面的话,还请你们能多多指教。”
“嗯。”李寄秋和玲云筱不约而同的应了一声。
“你们两个,就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吗?”秋凌似是有些好奇地问道,“什么都可以。”
这个问题让李寄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自己本来就是个适应力极强,换句话说容易摆烂的人。非要说现在想做什么,大概是活着就好吧,能活得舒服一点自然更好。
看向玲云筱,对方也一脸迷茫,不像是胸有大志的样子。
李寄秋不由得苦笑起来,两个随遇而安的人,真是般配。
“......是我多嘴。好了,该说的话都说完了。”秋凌站起身,轻轻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目光再次投向了渐渐归于宁静的海平面。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悄然沉入海平面的怀抱,天空如同被夜色轻柔地披上了一层墨纱,仅余一线黯淡的金辉。犹如画家不经意间遗落的金色颜料,在深蓝与漆黑交织的海面上轻轻摇曳,散发出既孤独又凄美的光芒。
眼前的绝景让李寄秋不禁看入了神,脑子也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原来大海日落这么美,难怪都喜欢去海边看日出日落......要是没有旁边这座碍眼的代山就更好了。海边的另一边有什么?有敌人......
“李寄秋,玲云筱。好好活下去,也许我们还会再见面。”
秋凌的声音突然响起,将李寄秋飘远的思绪拉回了现实,“等到那一天,我会让你们亲眼见证我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