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了运术之后,张学舟觉得自己运气还是挺好的。</P>
哪怕他孤身前往北境,身边还有个大儒公孙弘。</P>
公孙弘的品性不如董仲舒稳靠,但张学舟觉得对方和自己有八分相似。</P>
品性高尚到别人难于挑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世间更多是张学舟和公孙弘这样的人。</P>
他们有一些利益方面的小心思,三观会跟着自己所认同的利益走。</P>
但张学舟等人少有主动去害人的心思,哪怕是想获取利益也是通过较为正当的手段获取。</P>
以己度人之下,张学舟乐意和公孙弘结伴而行。</P>
他需要执行官方任务,行途需要骑着官方的坐骑通行各处,从而满足交接任务时的审核审查。</P>
这是大汉王朝的制度流程,张学舟觉得没什么不好的,他也知道这是为了防患官员四处拉帮结派形成团体,所以才有这种审核制。</P>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并不算完美,哪怕是董仲舒这种本份人此前也通过改名换姓前往了北境。</P>
“公孙先生,你天人感应练得如何了啊?”</P>
从江夏纵马前往北境区域的时间不算短,张学舟等人此前坐马车用了近两个月,如果路途遇到车轮损毁又或道路不畅通,耽搁下来的时间会更长。</P>
而纵马前行的旅程在十余天左右,如果日夜兼程则是七八天。</P>
只是张学舟受得了,他的坐骑受不了。</P>
对张学舟而言,他这一段清醒时间会基本耗费在路程中。</P>
但时间不算难熬,他路上还有公孙弘这个‘同班同学’,他们在修行方面有一定的探讨可能。</P>
公孙弘的优势在于和董仲舒探讨了十余天,而张学舟的优势在于回现实世界进行了各种天人感应修行测试。</P>
“别说天人感应,就是那个浩然正气篇也让我很为难啊”公孙弘大声道:“我就是与你在那方水府之上引动过一次浩然正气,而后就没成功过,你这平常都是怎么练的啊!”</P>
“我念啊,我当时天天念,日日念,白天念,晚上念,三更念,五更也念,最终就念成了啊!”</P>
“年轻人了不起,勤奋确实是最好的老师!”</P>
董仲舒进行的是公式化讲解,又通过自身演示进行示范,至于能不能悟到则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P>
恰巧公孙弘最头疼的就是悟性,他这辈子的能耐大多来源于兢兢业业的苦练,再堆上巧合而成。</P>
他是万里挑一的神通境修士,但公孙弘认为自己并不属于同层次的天赋型修士,他对需要天赋的修行也很无奈。</P>
只是公孙弘需要修行天人感应,这是他可以清澈感知有大作用的一道术,没有修为限制的门槛,但又拥有需要时无可取代的能耐。</P>
一旦在恰当的时机动用,这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回报。</P>
只需要搏一搏,单车就能变摩托,回报率是如此巨大,公孙弘哪能拒绝。</P>
而且他这种年岁的修士所剩的机会并不算多,公孙弘当下唯一认同的机缘也就只有这份天人感应篇。</P>
他连声赞同了张学舟,而后哈哈一笑,在马背上大念浩然正气篇。</P>
郎朗的高声诵读声,也伴随着公孙弘极为枯燥的修行。</P>
董仲舒这种天才修士没法参考,但公孙弘认同张学舟这种同窗的学习经验,而且勤奋学习极为适合公孙弘。</P>
只要勤奋能成功,公孙弘就不会缺乏勤奋。</P>
“修为越高,似乎需要的精神力也越高才能引动浩然正气!”</P>
张学舟能修行出浩然正气篇并不是天资足,任无恙一遍过也并非天才到无人能比,而是他们存在这方面的基础。</P>
只要基础足够,练成功只是时间早与晚的问题。</P>
如果基础不足,那就是只有碰运气抓感觉。</P>
记住了那种感觉还好,可以通过集中精神努力感知调整,最终达成引动的效果。</P>
如果没有记住感觉,那就是碰运气成功了一次,想要重复难之又难。</P>
说实话,张学舟还蛮希望公孙弘可以成功。</P>
任无恙和宋思佳这种弱鸡修士引导天人感应几乎让张学舟感觉不到裨益,但公孙弘这种大修士引动天人感应就让张学舟心有所得。</P>
只要公孙弘多次重复浩然正气的引导,张学舟觉得自己受益并不会差。</P>
当然,张学舟可以找董仲舒,但董仲舒法力极为充沛,想让董仲舒接引浩然正气的难度不算低。</P>
他请董仲舒演示一次也就罢了,来来回回演示无疑会是一个很糟糕的要求。</P>
但公孙弘当下处于学习期,别说演示一遍,就算演示十遍二十遍也是正常事。</P>
“东方朔,你当初日日夜夜念了多久啊!”</P>
奔波了一天,直到近乎入夜,公孙弘才止住近乎嘶哑的嗓子念诵。</P>
“很长一段时间,那几乎是我不堪回首的经历,差点让我放弃修行浩然正气啊!”</P>
张学舟想了想自己那两天的念诵经历,也不将这种时间拿出来打击公孙弘。</P>
从他们接触到现在,公孙弘已经学习了半个月有余,至今只触发了一次浩然正气,学习的难度几乎堪比任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