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制作成功
第607章制作成功
“二哥,怎样?我就说若颖姐姐做的吃食好吃吧?”魏裕得意的说道。
“嗯,很好吃,二哥从来就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吃食!”魏硕南笑眯眯的说道。
他这话还真的没说错,好像来到这里之后,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
而且每一种事物,都给他带来了新鲜的体验。
不说他们了,就连曾秀丹这个半身入黄土的人都还是第一次吃这种食物。
“曾奶奶,你需要吃什么,告诉我,我给你烤!”一旁的叶若华走到曾秀丹的面前说道。
“你曾奶奶我还没老到不能动手的地步,奶奶就担心你自己还烤不及你自己的那份呢。”
“哈哈哈......”
这话一出,整个后院顿时笑声一片。
就连魏硕南都忍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次日。
叶若颖他们一大早便再次起程去了盐厂。
煮水取盐已经成功了,昨日他们甚至都已经取了好几趟盐了。
如无意外的话,今日这盐田应该就可以挖好了。
几人去到的时候,陈靖然已经守在盐田旁边了。
在看到萧长青与叶若颖他们之后,立刻走向前来。
“萧王爷,萧王妃,你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子,按照你们的吩咐,我已经取了一小片地区挖了起来。”
叶若颖蹲下身子摸了一下深浅,倒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反倒是一旁的魏硕南好奇起来了。
“这盐田如果太小的时候,会不会不结晶?”
“会!”
“那你们现在挖的这片地区,够结晶吗?”
听到这话,叶若颖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对于这点,她之前便与萧长青商量过,倒是没想到,只是看过水煮盐法的魏硕南会想得如此周到。
不愧是一国之君呀,大有智慧。
大魏国交在这样的人手里,发展起来指日可待。
“我已经计算过了,这样的宽度与深浅度刚刚合适。”
但其实晒盐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他们需要经过纳潮、晒泥、制卤、晒盐和收盐等工序。
纳潮是盐田晒盐的第一道工序,待湖水浸泡田内的泥土,让泥土尽快的吸收海水的盐分,从而制作成为盐泥。
待到湖水晒干后的一到两天,村民便需要将盐田内的泥土翻起,再经由太阳的暴晒,使泥土的湖水分迅速蒸发掉,这叫晒泥。
最后,将制成的卤水倒在事先制作好的盐槽里,这些盐水将经过一天的晒制,最终变成雪白的盐晶。
当然,最后再过虑一下便更加完美了。
(这些都是度娘里面找出来的,是不是这样的,欢迎大家一起来评论。)
不止魏硕南的时间紧迫,他们的同样也是,班师回朝刻不容缓。
他们根本就耗不下去了,也没有时间耗下去。
听到这话,魏硕南倒是了然的点了点头。
接着便是将盐湖里的湖水引入进来,就这么慢慢的晒太阳,直到水烝发。
其实对于这盐田,叶若颖是不觉得会有什么意外。
.............................................................................
将军府。
这一日叶若颖与萧长青没再去盐田,如今盐田的事情也已处理得差不多了。
依着魏硕南的身份,最迟明日他应该就要回去了。
虽然她经常安慰魏裕他们以后还会见面,但是对于这个孩子,她是真的将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
“怎么?舍不得?”萧长青看着郁郁寡欢的叶若颖问道。
“有一点!”叶若颖坦言道。
“你不是说了吗?还会有机会的,这日后......”
“萧王爷,萧王妃!”
萧长青话还没说完,门口处的魏硕南便走了进来。
这几日,魏硕南在这将军府也算是住习惯了。
“嗯,走吧!我带你去看看!”
今日叶若颖便是带魏硕南去这西北的地里看一下。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讲,耕种一事,始终是第一位。
这点,不止叶若颖明白,魏硕南更加明白。
村外面,因为已经开春了,大部分的村民都在田里。
看着这一片村民忙忙碌碌的身影,叶若颖便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
“这些地如此贫瘠,能有产物吗?”魏硕南指着地里的村民说道。
“能!”叶若颖笃定的说道。
“哦?萧王妃此话怎讲?”魏硕南极有兴趣的问道。
这几日,他也慢慢的了解了叶若颖,她会这样讲,定是有原因。
“你看那边!”叶若颖指着不远处的正在施肥料的村民说道。
“他们那是......”
“那就是肥料,这些地虽然贫瘠,但也是这两年的事情,两年过后,这些地便不会再贫瘠了。”
听到这话,魏硕南也了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只是这些都是在有肥料的前提下,没有肥料,哪怕开荒了,终究也是白忙活。”
“嗯,只要有山,那么肥料便不会少。”
“哦?萧王妃这话的意思是.......”
知道大魏国的情况,叶若颖直接便将制作肥料的法子告诉了魏硕南。
“萧王妃的意思是用山底下的些树叶以及草木灰?”
“嗯,这些东西加点水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让它发霉,十来天之后,便是很不错的肥料,当然,如果你们有粪类的话,再放一些粪类下去便再好不过了。”
“此话当真?”
“自然是真的,魏公子大可下去一探究竟。”
话音刚落,魏硕南便真的朝着地里的位置走去了。
看着那些挺拔的背影,叶若颖也是无比的感慨。
“大魏国有如此君王,实乃有幸!”
“确实!”萧长青直言道。
待魏硕南再次回来时,整个人都激动起来了。
大魏国之所以会如此困难,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荒地太多。
而百姓更是不屑于开荒,这就导致整个大魏国的粮食供不应求,越来越贵。
对于这点,也是魏硕南最为头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