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使她是庆朝最尊贵的女子,但宫中大权早不在她手上。当年庆和帝登基,便将金册给了皇后,她只有尊荣,却没有权利。
所以当初楚玉出事时,她并不知情,是等第二日内侍报丧才知道的。
内侍说楚玉突发疾病而亡,她自然是不信的,宫中哪有什么突发疾病身亡的人。
而且走的那么快,楚玉年岁不大,平日看着气色也好,怎么可能突发疾病身亡!
虽说最开始不喜楚玉这样为人妇还爬上官家的床,让皇帝遭受旁人非议,还坏了名声。可是这几年相处下来,她觉得楚玉并不是旁人口中的狐媚子,相反,她温柔知理,也是真的为皇帝着想。
宫中能真正为她儿子着想的人太少了,她自然也跟着多了几分喜欢。
平日楚玉还会给她做糕点,陪她过来聊聊天,脸上挂着的不是刻意讨好,看得出来,她也是觉着宫中无聊所以过来陪她解解闷。
相处久了,她也盼着楚玉有个好的结果。哪怕不生儿育女,就安安心心的活下去。
那日她生气的去找皇后,皇后却指天发誓说这不是她做的,楚玉贵为宠妃,又没生孩子,她不需要也不会蠢到做这样的事。
等平静下来,太后便知皇后说的有理,宫中又不是没有旁的妃子受过宠,也没见就这样突然没了。
而且就算楚玉是官家宠爱的妃子,到了皇后这个年岁,已然多年无宠,又有两儿一女傍身,也没必要对她下手。
一想便心里暗暗心惊,她真的不知道她儿子是怎么想的,杀枕边人做什么?就算是他父皇,那个以暴戾着称的先帝,也没有杀自己妃子。
心里虽惴惴难安,却也没再去问庆和帝,毕竟她儿子到底是做皇帝的人,自然有自己的打算。楚玉人又已经没了,为死人去争,伤了母子和气,也没必要。
而且即使那日她知道了,她也无法让皇帝放弃不杀楚玉的想法。
这次老夫人魏氏来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谢琰,毕竟国公府人丁少,谢琰又确实少年英才。
不过按照那日内侍打听到的,行刑之人被动了手脚,谢琰又被丢在牢中大半个月不管,估计九死一生。
太后看着帖子,心中犹犹豫豫许久,还是决定召老夫人魏氏进宫。若是她们谢家能拿出让她动容的诚意,或许她会帮一把。
…………
翌日一早,老夫人的车驾便从谢府出发前往皇宫。
当日太后第一眼看到老夫人时,面上多了几分不忍,按理说,她这两年也偶尔见过魏氏,可这一次,却还是有些难受的别过眼去。
才短短几个月不见,她白发多了大半,面色蜡黄,步子颤颤巍巍,身上的诰命衣裳显得尤为宽大。
“快给国公老夫人上坐。”太后对着一旁的宫女说道。
老夫人没有吭声,只是结结实实的行了一个大礼,未语泪先流。
太后看着她这番模样,忽然心中也有些酸涩,原本的心理防线也被击溃了几分,她想起了老夫人的儿子,那位年纪轻轻就逝去的国公爷。
她们谢家,都是受了罪也不爱吭声的人家,有苦都自己往下咽,咽不下去也死扛。
十八年前,天子在京郊围场狩猎,太后和各宫妃嫔,以及一众官员带着家眷都浩浩荡荡的前往京郊。谁知到了中途,竟有一大批蒙面歹人闯了进来,冲散了队伍。
国公爷那时才刚过而立,作为京城兵马司,他负责那次狩猎外围的护卫。看到这样的情况,立马带人冲进来护驾。
可惜前来杀她们的歹人却越来越多,国公爷也在救驾时肩头为皇上挡了箭。
皇帝身边有许多护驾的人,她这边却没有那么受重视,眼前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侍卫和一群内侍宫女。
她当时还想着,自己儿子即位,她又稀里糊涂的当了这么多年太后,享受了这么多年的荣华富贵,这一辈子,也算值了。
可气势汹汹的刺到她面前时,她又觉得无边的恐惧席卷而来。她不想死,她应该还要活个几十年。
国公爷却是第一个从皇帝身边跑过来为她挡下刀剑的,只是有些寡不敌众。
后来才知道是福王爷不满这么小的亲弟弟登基,又怕皇帝会下令杀他,毕竟皇帝已经杀了好几个亲哥哥了,所以他制造了这一场动乱。
眼看着围着她们的歹人越来越多,身边护驾的却几乎都没了,他便带她上马,往歹徒少的地方跑去。跑了一段时间,后面的人依旧穷追不舍,但还好让她们暂时摆脱了追击的歹徒。
因着担心马的声响容易暴露行踪,另外便是马可以转移追杀她们那些人的注意力。
到了密林中国公爷又弃马,背着她逃跑。
在那深山老林老林中,他沉默的背着她一步步的走,她看到他的脖颈盔甲上都是血,头发被树枝勾得乱糟糟的。
一路上,他不喊累也不喊疼,只是沉默的走着,偶尔边走边安慰她一声,说太后娘娘您别怕。
看到野果时才将她放下,摘一些果腹顺便两人歇息片刻。
到了第二日,才有将士找到他们。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箭伤,而且伤及的部位也不是关键之处。可惜箭上淬了毒,大罗神仙也无力回天。
没过半月,那年轻的国公爷也走了。
作为太后,她不仅仅是觉得心中愧疚于有人因她而死。她更多的是觉着,当时那么紧急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更愿意护着皇帝,虽然她知道皇帝是一朝天子,他如果出事国家将会动荡,她也爱自己的儿子。
但就是在这种时刻,愿意出面来保护她的人让她觉得极为难得。
当然,这几年她也有投桃报李,暗自照顾过谢琰两次。
毕竟是国公爷的儿子,在谢琰有事时,她愿意尽举手之劳,但也仅仅只有这样了。
“太后娘娘,老身给您请安了。”
“哎!先坐着。”
老夫人被一旁的宫女扶着坐了下来,又有宫女跟着上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