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逃人曹庆看着眼前这个贵公子,一时怔住。
帝心武少保的大名,他自然是如雷灌耳早有耳闻,实际上武怀玉现在天下闻名,毕竟二十岁的宰相就算是王朝开国之初也不多见的。
“老曹,还愣着干甚?”许达赶紧提醒他。
“草民曹庆拜见武相公。”老曹回过神来,赶紧躬身叉手拜见。
“我现在不是相公了,”怀玉上前两步,伸手扶住他,“我这次去幽州路过荥阳,义父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寻访张帅安葬之地,听说你们是当年大海寺之战幸存下来的老兵。”
曹庆和许达当然知道秦琼,当年两人虽非秦琼麾下,却也同在张须陀军中,曹庆甚至也还是个校尉,对秦琼罗士信都很熟悉。
“我带了些酒菜来,一起喝点。”
老曹简陋的房子里,也没什么像样的家什,没有地板更没有舒适的坐榻,地是坑洼不平的泥地,墙是柳条编成再糊了层黄泥,顶是茅草顶。
破破烂烂,可谓家徒四壁。
狭小、昏暗、逼仄。
怀玉带来的酒是好酒,武家冰玉堂产的杨梅酒,下酒菜有卤羊头、卤羊杂、五香酱牦牛肉、凉拌驴肉,还有烧鹅烤鸭、炸花生米、煎蚕豆这些,下酒是极合适。
老曹家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最后还是来到屋顶,直接地上铺了张毯子,大家席地而坐。
打更的老许也是个瘸子,一只眼睛还半瞎,这些年多亏老曹等老兄弟们帮衬,如今也还是老曹帮忙给他找了个打更守夜的活计。
看着面前那些美食,早就已经流口水了。
怀玉先给大家倒了杯酒,敬他们一杯。
“我听说我义父这些年其实一直有在寻访当年张帅的旧部,也找到一些,都帮忙安置,你们怎么没联系?”
老曹抿了口酒,这杨梅泡的烧酒,带着甜味,里面是放了些老冰糖的,这酒可不便宜,光是那冰糖就很贵了。
“实在是没有脸见秦将军。”
曹庆坦言,当年他虽然重伤昏迷战场,并非逃兵,可心中始终觉得愧疚。
张须陀当年本来是突围出去了的,他是员虎将,瓦岗没能困的住他,可许多部众突围不出,张须陀四次杀回去,救出了一批又一批部下,最终自己却力战而亡。
就算到最后,他想走也还是能走,但张须陀发出何以面天子的遗言,放弃突围,选择了悲壮的战死。
曹庆伤好后本想回军中,可后来战场见到些老兄弟,听说了张须陀的最后战死经过,以及他尸体还被五马分尸后,他选择了留下。
后来他也确实听说秦琼在寻访当年老兄弟们,但他们却并没有联系。
“张帅的遗体是你们收敛安葬的?可否带我前去拜祭?我义父寻到了张帅的两个孙子,带着身边收为义子,待如亲生教导养育,这次也随我来了,”
张须陀战死的时候才五十一岁,他的三个儿子,都随他战死大海寺,仅遗留了两个孙子,知运知玄。
当时才几岁的孩童,如今也都十七八岁的小伙。
他们想寻到祖父遗骸,在乡安葬。
张须陀是汉司空、太尉张温的十三世孙,后来移民江南,曾祖张庆曾任南齐竞陵郡丞,后投北魏任弘农郡守,从此定居弘农阌乡,其郡望则是南阳张氏。
南阳郡十姓之首,便是张氏。
张须陀的祖父是西魏中书舍人,北周官至陕州刺史,爵封南阳郡开国公。他的家世不错,娶过两个妻子,都先他而逝,元配薛氏,泗州刺史之女,续弦库狄氏,汉化胡人将门之女。
张知运兄弟,想寻到祖父,将他迁葬弘农阌乡桃林的张氏祖坟。
兄弟俩的父亲张元备,正是当初曹庆的上司,那是个勇烈三军的将门虎子,就是有点骄傲。
当初,他亲眼看到张元备死在他面前,先是战马中十余箭倒地,张元备下马步战,仍杀数人,最后被乱箭射杀。
他也紧跟着重伤昏死。
“玄知玄运两小郎可还好?”
当年他在张元备麾下,两小郎出生时,他还一起庆贺过。
“他们现在正在其它地方寻访。”
“张帅当初遇难,尸首被瓦岗五马分尸然后暴尸,是老许他们一些伤残幸存老卒舍命偷得,然后悄悄安葬,没敢立碑,
张元备将军三兄弟的尸首,也被偷得悄悄安葬一旁,我们这群老卒守着,年年祭拜。”
“就葬在大海寺旁,这两年大海寺重修扩建,已经被圈进寺里了。”
提到当年的那些事,一桌子好菜,似乎也挑不起食欲,老曹和老许都只是低头喝酒。
“这些年辛苦你们了。”怀玉感叹着道。
“我们这些人十二年前本就该死了,老天没收,这才苟活到现在。”
“朝廷收复中原后,不是均田授地了吗,我们没授分到吗?”
曹庆抿了口青梅酒,叹了声气,“均田授地虽是国策,可跟我们这些残废有什么关系,中原大战过后,那些皇亲外戚,勋官贵族们倒是纷纷兼田并地,当初张婕妤还跟当今天子因为一块地而打起了御前官司。”
平洛阳后,李世民封赏诸将,将一大块田地赏赐给了皇叔李神通,后来张婕妤代皇帝李渊前来洛阳犒赏诸将,并把洛阳宫中财物带回长安。这张婕妤就看中了给李神通那块地,向李世民索要,李世民不给,她转头向李渊讨赏。
也没说这地已经由秦王赏赐出去,李渊对宠妃当然没有不应之理,于是把这地赏赐给张婕妤父亲。
李世民面对着皇帝的诏敕,还是没给,因为都已经赏赐出去了,哪有再交出来的,那何在。
结果因这事,最后李世民还被李渊训斥,直言朕的诏敕还不如你的秦王教吗?这块地最后还是强行给了张婕妤父亲。
这样的事情,当初很寻常。
胜利一方的李唐,上到皇帝秦王,下到宗室外戚还有勋臣大将,都在瓜分胜利果实,连秦王府的张士贵这等当时才五品的将领,都能抢占数千亩地。
朝廷赏赐功臣将士、安抚地方士族豪强,然后划分公廨田、职田、官人永业田、军士的勋官田,还有府兵的军田,一下子就已经分掉了许多,而原本的地方士族豪强地主,甚至寺庙等本来也还占有着大部份土地。
这样一来,能拿来分的地并不多,别看战后许多地都荒着,但其实都是有主的。
老曹老许他们都非本地人,分田授地那都是先从本地户籍良人开始的。
怀玉问,“战后朝廷不是也有政策,无家可归的流民等可就地安置入籍,授分田地吗?”
“哪有这么容易啊。”
“河南那是中原腹心,土地本就大量集中在贵族官员士族豪强手里,就算改朝换代,其实也没啥多大变化,战争换了王朝换了批贵族官员,但本地的那些士族豪强没什么变化,战争死掉了很多人,一些幸存的百姓确实得到了一些机会,授分到了一些田地,虽然大多不足额,可起码分到了。
但如老许老曹他们这种身份的,既非本地人,又全是些残疾,最后结果就是虽在本地入了籍落了户,可最终也不过是分到二三十亩地而已,还都是口分田,一亩永业都没有。
但他们入了籍落了户,也就成了课户,就算残疾,也仅免正役,不免租调,也不免色役,残疾了也要服色役,诸如看守城门、守仓库等,一丁一年两石租两丈绢三两绵也少不得半分。
本身残疾地又少,且那几年又动荡,兵祸天灾,老曹他们分的那点地,可自己既没种子又没耕牛,连农具都没有,全靠借,借了利息是很高的。
反正没折腾出三年,老曹老许他们几乎就又都成了光棍,口分田朝廷不让卖,但实际上最后都抵了债。
最终老曹老许等不少人都成了弃籍逃户,跑到运河边上讨生活,老曹凭点旧手艺,干起了造船匠,老许则成了打更人,一些其它老兄弟,也都是干些辛苦活勉强维持生活。
偏偏都督杨恭仁和窦轨这些朝廷高官,还想着要打击他们这些人。
老曹喝了几杯青梅酒,有些醉意,便也直言这朝廷均田制的诸多弊端。
“均田均田,说的好听,可实际上普通百姓,有几个能一丁均到百亩田?普通百姓,能分到二三十亩就不错了,而且越往后,能分到田越少了,你看现在开国才十一年,但就连府兵立功得勋的勋田,朝廷都已经不能完全兑现了,官员们的职田,也开始不齐,只能直接仓库发粟。
但这朝廷的租调,却是按丁征收,税率实际是按一丁百亩制订的,而授田不足,这税率就提高了,要是一丁只授五十亩,税率翻倍,要是只授到二三十亩,那还再翻一倍。
你说这百姓能活的下去吗?就算府兵点选,现在勋田都慢慢兑现不了,更别说凭勋番上考选了,既没田又没赏再没有入仕机会,你说大家还会那么积极的自备衣粮器械为国征战吗?”
“朝廷要是不把这均田制改一改,那要不了三十年,估计到时不仅无田可均,而且府兵也难以维持,只怕又走上大业末老路了。”
武怀玉不得不佩服老曹的醉话,其实很有道理,他在底层厮混,但毕竟曾经也做到校尉,见识还是有的,一眼看出了大唐根基的先天不稳。
均田制是大唐府兵制、财税制度的根基,均田制要是崩了,那大唐社稷也不稳了。
“曹叔,我敬你一杯!”
武怀玉相信其实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些问题,只是这是大唐根本,没人轻易敢动手,因为现在毕竟还能良好运行,谁知道动了后,会不会马上就崩。
“曹叔,我准备把当年遗留下来的老卒们都寻访聚拢,大家过的都不怎么如意,我愿意帮大家安排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