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

    吴楚洵自将军府宴罢,才施施然回到吴府。

    刚踏入院落,便见左东明匆匆而来,倒像是专门等他。

    与此同时,子安与明月也带着笑,迎上前来。

    “少爷,你回来啦!”

    吴楚洵点头,把手上的包裹递给子安,叮嘱道:“放我书桌上,小心些。”

    子安闻言,赶紧双手恭敬地接过,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般,小心翼翼。

    吴楚洵没好气道:“别装了,里面是书,至于吗?”

    子安抬起头,露出谄媚的笑容。

    “嘿嘿,少爷最近出门都不带我,这难得在家,我自然要好好表现。”

    哟,这小家伙还学会话里带话了。

    有长进。

    不过对付子安,根本无需费脑子。

    他笑眯眯地说:“好了,别这副模样,明天让明月给你加鸡腿。”

    明月在一旁掩嘴轻笑。

    她屈了屈膝,与吴楚洵配合默契。

    “少爷放心,明日定让子安吃个够,只是别又像少爷那样,吃完后满院子跑就是了。”

    子安闻言,立刻扭头向吴楚洵告状:“少爷,您瞧,您不在时,她们都欺负我。”

    左东明在一旁替明月帮腔。

    “是吗?我怎么总是听某人说,明月姐姐,我想吃这个,还想吃那个……”

    明月痴痴笑着。

    子安将书房的灯点燃,放好东西走了出来。

    他看向左东明,小脸控诉道:“左公子现在也不喜欢我了,我太可怜了!”

    可无奈他那张脸细皮嫩肉,完全没有让人可怜的样子。

    众人一阵好笑。

    吴楚洵想了想,对明月道:“对了,平时里武士达不在,你和朝露多去陪陪花子姑娘,若有需要,就去找我娘。”

    明月含笑着点头:“今日武哥不在,花子让朝露陪着她一整天呢。”

    武士达今日又去江家别院审问那些人了,吴楚洵自然知晓。

    他夸了两人几句,便带着左东明去了书房。

    书房内。

    吴楚洵正拆着书桌上的包裹。

    左东明一脸若有所思,好奇地问道:“子安是不是比轩辕裕年长?”

    吴楚洵拆着包裹,思忖片刻,回道:“他们应该同年。”

    左东明脸上露出嫌弃之色:“但子安可比小皇帝单纯多了。”

    语气中透露出对皇帝的疏离和嫌弃,完全不像一个臣子对皇帝的态度。

    吴楚洵闻言,心中纳闷,不禁问道:“你以前对轩辕裕并无这般厌恶吧?”

    左东明心头一紧,不愿深谈此事,便岔开了话题。

    他瞥了一眼吴楚洵手中的兵书,惊讶地询问:“这是兵书吗?”

    “正是。”

    吴楚洵点头,脸上带着一丝罕见的郑重。

    “这本书是耿将军亲自撰写的,里面是他多年的治军经验,涉及练兵、治械、阵图等多种内容,堪称无价之宝。”

    左东明以往在家中,便对这类书籍不感兴趣,因而只是草草地翻看了几页,便将其放回。

    他笑着走过去,正想像以前那样坐进吴楚洵的怀里,却被吴楚洵伸手拦住,指着对面的椅子,淡淡道:“坐那去。”

    神色严肃,不像玩笑。

    左东明用那双幽怨的眼神看着他。

    吴楚洵完全不为所动。

    见吴楚洵真的开始与他保持距离,左东明只得面无表情地坐到对面的椅子上。

    他心中暗自懊恼,后悔上次冲动之下向吴楚洵表明心迹。

    如今,连日常兄弟间的亲近也被拒绝。

    左东明看着桌上的兵书,总算记得他等吴楚洵所为何事了。

    “对了,玉章哥哥,有个好消息,今日轩辕裕已经答应我,下旨封耿老将军爵位了。”

    他迫不及待地分享这一消息,但只说结果,可不敢说出轩辕裕对他动手动脚的事。

    虽然其中有他自己的故意配合,但他并不想让玉章哥哥知晓。

    左东明自我安慰,为了达到目的,用一些小手段应该不为过吧?

    反正这小小的伎俩对他也没什么影响,只是有些恶心罢了。

    吴楚洵脸上果然露出惊喜之色。

    他下午才与耿同光打赌,皇帝会封其爵位,没想到这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

    吴楚洵细问原因,倒没注意到左东明称呼耿同光为耿老将军。

    这也是完全是被他误导的。

    左东明自然说了秋狩之事。

    听完,吴楚洵的唇边流露出一抹轻蔑的冷笑。

    不是人人都可以当轩辕凌那样的明君。

    权力真的会腐蚀一个人吗?

    他回想起初次见到轩辕裕的情景,那时的小石头还是一个纯真善良、活泼机灵的少年。

    与现在的皇帝判若两人。

    左东明继续说道:“轩辕裕最终定会选择在京郊举办秋狩,据说秦相一派都支持他。”

    哼,秦相?

    吴楚洵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他早安排人密切关注秦相的动态,看他究竟有何图谋。

    正在这时,青松在门外通报,称吴相有请。

    吴楚洵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示意左东明先行离去,然后随着青松前往外书房。

    外书房内。

    吴相早已端坐于案前等他。

    见到吴楚洵踏入书房,吴相笑着递给他一个折子,神情是少有的外露。

    这折子之上,乃是六部、内阁、左右相及圣驾亲笔签批的皇家政令。

    往常乃是被吴相深锁于金匮之中,非轻易示人。

    吴楚洵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期待。

    他缓缓展开,一字一句,细细品读。

    当读到那关于科举制度的改革时,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的笑意如春水初生。

    最后竟忍不住激动地站了起来。

    “爹,这是真的吗?”

    “以后的科举考试将不再受户籍限制,商户也能参加科举,并且还能异地寄籍暂居或附籍考试?”

    吴楚洵急切地询问,眼中满是期许。

    他再往下看,眼睛发亮。

    “而且这不仅仅是试行,而是全国推广?”

    这套方案比他之前设想的要人性化得多,吴楚洵深感其精妙之处。

    吴相笑得颇为自傲。

    “我吴惟才要做的事,哪怕是十年、二十年,也总会办成。”

    吴楚洵难得没有吐槽便宜爹,而是真心诚意地夸奖。

    “这条政令不知会造福多少人,到时候天下英雄尽入朝廷彀中。”

    “哈哈哈,天下英才,尽入我朝之彀中?吾儿此言甚妙!”

    吴相朗声大笑,眼中满是欣慰之色。

    他心中暗自感慨,儿子的转变与身边的朋友息息相关。

    探花左东明之博学、将军耿同光之英勇,皆对儿子有着深远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吴相感叹道,“古人诚不欺我。”

    吴楚洵可不知道便宜爹的感慨。

    他再次审视这些政令,每一条政令都涉及国之大事。

    如税收之“均输法”、治安之“保甲法”、民间借贷之“互市贷”等,皆是深思熟虑、匠心独运之作。

    吴楚洵眼中光芒四溢。

    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不久的将来,大启朝因这“玉章十政”的全面推行,而迎来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