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樱花国的说辞,韩洲网友表示不服。
于是,也有韩洲网友站出来发表声明:“三国语言我都精通,我来说两句,韩语在发声位置上偏后,后喉腔用劲,胸声明显,这种发声方式使得声音更加饱满有力,同时也更容易实现高音的演唱……”
一段陈述后,得出的结论是:韩语歌才是最好听的!
华夏网友一看,立马就不干了。
好家伙,我们小叁创作的歌曲,你们居然这么不要脸地往自己脸上贴金。
于是,有华夏网友站出来说:“我也精通三国语言,我认为,华语的音韵美和四声特点为歌曲演唱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变化,华语演唱注重声母的发音力度和韵母的延长,使得歌声在清晰传达字义的同时,又充满了音乐的韵律感,这种独特的音色韵味让华语歌曲听起来更加婉转悠扬,引人入胜……”
一大段陈述过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华语歌才是最好听的!
大家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
娱乐圈的人都懵了。
他们没想到,文化墙开放的第一天,大家争论的点居然是哪国语言唱歌最好听。
有人甚至发出灵魂疑问:“现在大家的格局都这么大了吗?现在不是应该打榜吗?”
谁说这些人没有打榜的。
只不过,他们支持的歌曲,就是许参创作的那一曲三词的歌曲。
为了证明自己的母语才是最好听的,各国的听众都支持自家语言的版本。
也就是许参弄出了三首旋律相同的歌曲,否则这还真不好比。
但这就苦了那些后面上传歌曲的人了。
他们都想哭了:“你们争归争,也把我们的拿过去比较一番啊!”
许参也看到了网上的争论。
“你们真懂华语吗?”
说着,他就去了录音棚。
此时,三方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恨不得找个地方约架干一场。
各国文学方面的大佬也纷纷站出来,为自己的国家站台。
这时,许参已经将歌曲录制好了。
于是,他更新了一条微博。
“歌曲《生僻字》已上线,欢迎大家收听!”
这条消息一出,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尤其是那些号称懂三国语言的人,更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听这首歌。
这首歌,在地球上是由陈柯宇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
歌曲开始,就听许参唱道:
“我们华夏的汉字
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
让世界都认识
我们华夏的汉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
听到这,那些精通多国的语言大师都嗤之以鼻。
“吹吧,我吹我也可以!”
“还真敢唱,吹牛逼不上税!”
“就这…Ican!”
……
显然,大家对于许参这首歌是不看好的。
就连娱乐圈的人,听到这首歌也是有点懵。
他们不知道许参要干什么。
但是,这个时候发歌,尤其是许参自己,显然是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有人甚至怀疑:“难道这就是他化解纷争的做法?不明智啊!不明智!”
有人对许参嗤之以鼻。
有人觉得许参多此一举。
有人开始担心许参的所作所为。
总之,大家的心思各不相同。
但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去。
“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
四方田地落谷成仓
古人象形声意辨恶良
魃魈魁鬾魑魅魍魉
Wu又双叒叕
Wu火炎焱燚
Wu水沝淼�1�7
�0�9bo”
……
有些人听歌是不看歌词的。
但听到这,忍不住看向歌词。
不过还好,大部分字都认识,也能明白许参在唱什么。
另外,一些音乐人也觉得这首歌一般。
因为,编曲方面,采用的是和弦套路,没啥出众的地方。
至于歌词,中规中矩。
但接下来,所有人都沉默了。
“茕茕孑立沆瀣一气
踽踽独行醍醐灌顶
绵绵瓜瓞奉为圭臬
龙行龘龘犄角旮旯
娉婷袅娜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不稂不莠
卬
咄嗟蹀躞耄耋饕餮
囹圄蘡薁觊觎龃龉
狖轭鼯轩怙恶不悛
其靁虺虺腌臢孑孓
陟罚臧否针砭时弊
鳞次栉比一张一翕”
……
这下,大家都闭嘴了。
有人已经做好了点评一二的准备。
可是,看到这些歌词,都沉默了。
就算是盯着歌词,甚至是猜,他们都不知道这该怎么读。
更别说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这回,大家返回去再看歌名《生僻字》,有些人已经了然。
但明白又能怎样,不认识就是不认识。
有人已经开始翻字典了。
而此时,那些带着批判眼光来的人,个个都不作声了。
尤其是之前号称懂三国语言的那些人,都产生自我怀疑了。
“刚才那首歌唱的是啥?!”
“我都学了啥?!”
“天啊!我感觉我废了?!”
……
不只是韩洲和樱花国那些自诩精通华语的人,就连华夏这边的人也都不吱声了。
原本这是他们反击的好机会。
但是,他们也不认识啊!
说出去岂不是更丢人。
这次,大家都很默契地不吱声了。
之前的吵吵声也不见了。
网上,一片安宁!
这次,反而是那些普通的网友开始活跃了起来。
“那个啥,谁能给我标个拼音!”
“最好带上注释!”
“不瞒你们说,我是汉语言文学毕业的,我都认不全!”
“这首歌应该叫做《文盲的悲哀》!”
“小叁是怎么唱出来的!”
“看这歌词,别说唱了,念我都念不出来!”
“他是怎么创作出的这首歌,我服了!”
……
就在大家感叹自己无能的时候,有位语言方面的专家站出来,发表了一段解说。
“这首歌一共融入了70多个生僻字,巧妙地将每两个字或四个字押在同一个韵脚上,同时,还将结构相通的字归类放在一起,这种精心的编排极大地便利了听众的识记!”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词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尽管这些字较为生僻,但在文学领域中同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如果听众对此感兴趣,不妨深入探究一番,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时,大家才意识到,发表这些言论的人,是华夏文字领域的专家——钟瀚民教授。
这下,大家都不淡定了。
这可是妥妥地来自老前辈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