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无忧从小到大,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成为武功盖世的女侠,另一个是成为闻名天下的大作家。
前者她一直在努力,但受资质限制,她的武功虽然有所成就,但距离顶尖高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法达到她想要到达的那个境界。
后者她也没有放弃,一直笔耕不辍,眼下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自己面前,只要自己持续不断的输出优秀的作品,就有机会全国发行,成为全国知名的大作家,就不再只是一句空话。
林无忧越想越是心动,于是她开始就合作的具体细节,与梁超群进行探讨。
梁超群是带着诚意来的,对签约刀笔这件事十分看重,见林无忧主动谈及合作的细节问题,知道签约的事情多半有戏,当即十分配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满足林无忧提出来的各种要求。
最终在双方的磨合探讨之下,林无忧签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份签约合同。
带着合同回去之后,林无忧就把自己关在书房,潜心创作,一个月后,她就带着自己最新创作的十个短篇故事,去万卷书交稿了。
万卷书的审稿员优先审查签约作者交过来的稿件,确认故事内容没有问题后,他就将稿件转交给了主编。
主编得知刀笔这么快就交稿了,对此很是诧异,翻看了一下交上来的作品内容,确认这些作品最少都保持了原来的水准后,心满意足的点点头,随即带着稿子去找门店负责人梁超群商量具体的出版事宜。
最终林无忧的第一本出版作品,以两篇上过周报的短篇故事,加十篇全新短篇故事,一共十二个故事组成。
由于“刀笔”这个笔名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以“刀笔”名义出版的《短篇小说合集》一上新书书架就引得不少老书虫的注意,开售当天就销售一空。
紧接着刀笔出书的消息经过大家的口口相传,喜欢刀笔行文风格的读者纷纷踏入万卷书,求购刀笔的新书。
开售不过三天,印刷厂就开始二次加印《短篇小说合集》,又过七天,开始三次加印,加印册数一次比一次多,依旧供不应求。
签下刀笔的万卷书负责人梁超群嘴巴都要笑歪了,他们这些门店负责人彼此之间也是有竞争的,万卷书对他们这些人有硬性规定。
每一个县城万卷书门店负责人每年至少要签约十本书,这十本书也不是随便签的,若是书籍出版后,销售数据不理想,不仅会倒扣负责人的个人积分,还会影响绩效与奖金。
也就是说,签约书籍的好坏,直接影响负责人的收入,间接影响负责人的职位,所以每个负责人选择写手进行作品签约的时候,都会格外的慎重。
相对的,一旦签约的作品出版后,销售数据持续走高,对负责人的好处也是十分丰厚的。
就拿林无忧的这部作品来说,三次加印后,售卖的书籍总数已经超过了三千册,不但证明了这部作品符合市场需求,同样证明了这部作品拥有打破市场壁垒的能力,符合向上一级发行的标准。
那么签下这本书的负责人梁超群不但能得到这本书本身的利润抽成,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优秀作品推荐积分奖励与现金奖励,对后续的晋升有很大帮助。
若是这部作品争气,在扩大销售范围后,依旧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再次达到向上发行的标准,成为全州发行或者全国发行的作品,那么梁超群就能在原来获得的奖励基础上,继续得到对应的各种丰厚奖励。
可以说,万卷书的门店负责人是除了作者本人之外,最希望作者能写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的人了。
只是万卷书每天接到的投稿虽然多,但收到的投稿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能被称之为好作品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出版书籍全是中篇作品和长篇作品,字数多了,对情节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不小心碰到读者的雷点,一本书就算是完了。
也正是因为把握不住这里面的度,很多作者在签约之后写出来的作品,都与万卷书的收稿要求相去甚远。
稿件被退回,对作者也是一种打击,有好些作者在接连接受几次打击之后,就开始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有的人退而求其次,给周报投稿,写短篇故事继续赚小钱,有的人则直接封笔不写了。
梁超群看着手头交稿的作者数量越来越少,交上来的作品又达不到出版标准,马上就要到年底结算了,他今年的指标还没完成,急的嘴长燎泡。
偶然在最新一期周报上看到了刀笔的作品后,他对里面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牵动了心神,迫切的想要看到后续的故事发展,于是他去找了负责给周报定稿的编辑,提前看到了后续的剧情。
看过之后,他的心绪久久不能平复,已经很久没有文学作品能给他这种感觉。
该编辑看到梁超群这个样子,知道他也喜欢刀笔的作品,便跟负责人谈论起这次这篇短篇作品的故事情节,说到后面,他的谈话兴致起来了,开始说起自己最喜欢的刀笔的作品。
梁超群询问后,得知往期周报上也有刀笔的作品,他的脑海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为了验证自己这个想法的可行性,他开口让编辑把有刀笔作品的那几期周报找出来。
编辑只当是梁超群没看过瘾,并没有多想就去翻找往期周报了。
他本人也很喜欢刀笔的行文风格,对刀笔的作品印象很深,所以很快就把有刀笔作品的那几期周报找了出来。
梁超群收到编辑找出来的这一摞周报后,立刻抱着东西,回了自己的办公区域仔细阅读,一口气将刀笔的作品都看完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