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在明朝当县令 > 第226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听完老头子的解说,周围的人纷纷露出了愤慨的神色。

    “这些读书人真的是,明明就是他们的不对,还要上门来寻咱们县尊老爷的不是。”

    “就是就是,看他们一副倨傲的模样,难不成还敢在公堂之上难为咱们大人不成?!”

    “可怜的女娃哟,明明是小康之家,结果招了这么一个白眼狼,如今身陷囹圈不说,还要被人千刀万剐。”

    “是啊是啊,那个袁老头子现如今就在咱们县城里租赁了小铺子,就卖一些糖水养家糊口,看起来是一个很和善之人,偏偏遇到了这等事.”

    “所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妖魔鬼怪在庙堂,还好大明朝还有咱县尊老爷这种好官,陛下和太子殿下也是仁慈之君,要不然这大明朝跟残暴的前元又有什么区别?!”。

    “哼哼,这些穷酸秀才们可真狠,竟然对一个柔弱女子这般狠毒。”

    县衙门口的百姓们议论纷纷,纷纷对这件事表示愤慨。

    还是那句话,他们本身就是弱者,所以对更弱的人会更加同情。

    这就是人性。

    善良的人性。

    孟子说过,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却提出了相反的理论,则是‘人之初,性本恶。’

    但是这两位先贤都还是太片面了。

    人性真的是很复杂很复杂的东西,只用简单的善与恶根本没办法来形容。

    再恶的人,偶尔也会做一件善事,或许这件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再善良的人,一生中也避免不了做一件恶人,或许着舰恶事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过同情弱者却也是人的本性。

    叶瑾抓住的就是人性的这个弱点,所以才会把袁秀英一案的细节全都刊发在报纸上,引发了整个大明朝底层百姓的同情。

    或许一个两个底层百姓的同情根本起不来任何作用。

    但是如果是一县、一府、甚至是一国的百姓的同情呢!?

    那么量变就能够引起质变了。

    不远处,那十几个敲响鸣冤鼓的国子监监生自然也听到了百姓们的议论和愤慨声。

    他们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是害怕激起民愤,还是不屑,总而言之他们对周围暗戳戳的咒骂,以及阴阳怪气的指责有些无动于衷。

    李文忠和魁梧汉子也掺杂在百姓之间,对百姓们的谩骂相视一笑。

    他们都是粗鄙武夫,对文人自然看不惯。

    现在听到百姓们对文人这般指责,他们自然心情愉悦,乐见其成。

    更远处。

    一辆马车上,李景隆听到百姓们的咒骂声之后,脸色十分难看,冷哼一声道,“哼,果然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上元县的这些刁民果然是被惯坏了,若是在下执掌上元县的话,一定会让这些刁民尝尝什么是圣人教化久Ⅱ。”

    坐在他对面的黄子澄的脸色也有些难看,出声道,“小公爷不必愤慨,这些刁民成不了什么大事,被他们暗

    戳戳骂几句咱们也掉不了几块肉。”

    “叶瑾小儿果然奸猾,作为朝廷命官不上书言事,而是用这种类似于泼妇骂街的方式,真的是有辱斯文。”方孝孺也开口说道。

    这辆马车里这时候已经坐满了人了。

    除了李景隆、黄子澄、方孝孺,还有齐泰和解缙。

    本来按照他们的谋划,是打算让叶瑾上书反对朝廷严惩袁秀英。

    因为从他们的认知当中,通常都是朝廷事朝堂了。

    这件事虽然是一件凶杀案子,但是已经勉强涉及到党争了。

    既然是党争,那就应该在朝堂层面论输赢。

    他们作为江南士林的代表,已经对这件事谋划许久了,利用袁秀英一案将袁老头子吸引来上元县,然后利用叶瑾嫉恶如仇的性子,让他上书反对严惩袁秀英。

    但是妇人三从四德乃是道德纲常,也是儒家统治的基础。

    只要叶瑾敢上书反对严惩袁秀英,那就等于反对三纲五常,那么就会引起全天下读书人的反感和愤慨,江南士林自然就能借此机会将叶瑾抹黑成一个不遵守纲常道德的奸佞小人。

    一个奸佞小人提出的任何建议做的任何事,都是祸国殃民,都是需要被废除的。

    其中自然就包括商税改革。

    换句话说,只要将叶瑾抹黑成奸佞小人,那么商税改革就会无疾而终,江南士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叶瑾居然这么腹黑,不按常理出牌。

    他不但不上书反对此事,相反一直保持沉默。

    但是却大张旗鼓的办起了报纸,还将袁秀英一案添油加醋的刊登在报纸上。

    现在上元县创办的报纸不但在应天府已经成了爆款,甚至还流传到了外地,现在已经在整个江南地区流传了。

    估计要不了多久,《上元周报》估计就能流通全国,成为整个大明的爆款。

    而叶瑾又通过了报纸的影响力,将袁秀英一案刊登在报纸上。

    然后整个应天府的百姓都知道这件案子的始末,也知道了这件案子读书人并不占理。

    不但不占理,而且还很缺德。

    这就让他们被动了。

    本来从古至今,读书人都掌握了整个社会的话语权。

    特别是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士绅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甚至连皇权都不能延伸到这些地方,而是要通过士绅来维持农村的统治。

    但是这一次叶瑾牛刀小试,就从读书人的手中将话语权给夺了过来束。

    这就十分难受了。

    平日里都是他们利用舆论搞风搞雨,没曾想现在竟然变成了受害者一方。

    叶瑾将自己官服的褶皱整理整齐,让自己看起来比往常更加威严一点,然后才昂首挺胸朝着公堂方向走去。

    他的这番表现不像是一个升堂审案的正印官,更像是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

    其实也没错。

    叶瑾现在就是要奔赴战场。

    这个战场的主动权可是他辛辛苦苦,费尽周折从那些读书人手里夺过来的。

    如果自己怯战而逃的话,岂不是白白的把战场主导权拱手相让?!

    其实叶瑾辛辛苦苦筹办报纸,甚至还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让报纸成为应天府,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爆款,其实真的不只是针对袁秀英一案。。

    他是想利用袁秀英一案,打压快要成气候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作为儒家学派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分支,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和进步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该学派对思想的禁锢,对女性的压迫,对自然学科的打压…都让其成为阻止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程朱理学由北宋时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程颢与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243但是因为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达,自然科学也也蒸蒸日上,所以程朱理学并不受统治者的待见。

    相反,该学派还受到了朝廷的打压。

    到了蒙元异族统治时期,因为蒙元政权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族裔,为了巩固统治,就会颁布各种愚民的政策,所以程朱理学就第一次被朝廷承认,也是第一次被正式确立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因为前元朝廷要大力的弘扬“君臣大义的思想,而不是‘华夷之辩”。

    让“君臣大义的思想超越“华夷之辩”成为当时社会的普世价值。

    因为这个学派有助于巩固统治者的统治的同时,也能拔高读书人在内的地主阶级的社会地位,所以程朱理学”就被包括汉人在内的知识分子所广泛接受。

    导致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大批的汉族地主和读书人纠集的‘义兵”兴起,成为镇压红巾军的主力。

    不过可悲的是,元朝统治者始终不把汉族地主阶级和文人集团也纳入统治集团之中,相反,依然将他们视为奴仆,任其宰割的对象。

    所以虽然蒙元朝廷曾经大力推广过程朱理学’,但是该群体始终没有进入政治核心圈,而很多有气节有骨气的汉人始终对蒙元政权抱有敌意,自然也对蒙元政权大力推广的“程朱理学嗤之以鼻。

    这就是为什么蒙元朝廷大力推广‘程朱理学’,但是过去了百余年的时间,到了洪武15年,该学派依然没有成为大明主流思想的原因之一。

    不过因为该学派的主流思想不但有禁锢思想、压迫女性、打压自然学科等缺点,更有一种奴性,让人失去反抗意识,成为一群温顺绵羊的奴性,所以等到明朝前中期以后,明廷不但接受了这种思想,更将这种思想推广到全国,成为普世思想。

    但是明廷还算要脸。

    虽然官方大力推广,但是并不禁止来自民间的声音。

    等到明中期的时候,华夏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派—心学,该学派的思想与‘程朱理学”完全是南辕北辙,所以两股思想潮流在碰撞之中反而让明朝在中后期出现了文化的大爆发,甚至还在观上促进了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