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李叔正没有和韩度客气,连韩度的见礼都没有放在眼里。直接问道“老夫听说你家里闹鬼,不仅如此你还把丫鬟赶走,自己专门住在闹鬼的屋子里面?你如此的不敬鬼神,该当何罪?”
圣人云,敬鬼神而远之。读书人虽然读书明理,但是可从来没有否认过鬼神的存在。而现在程朱理学盛行,存天理灭人欲,天地鬼神可成为了读书人钳制皇权的一把利器。
尤其是对于老朱这样乾纲独断的皇帝,可以说这奉天殿里的文官就没有一个不想老朱恢复前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的。
因此,在这个时候,不敬鬼神就是罪。而且,连老朱想要为韩度辩驳,他都说不出什么。
因为天赋皇权,老朱是天子,天就是至高无上的鬼神。如果韩度真的不敬鬼神,那岂不是说韩度也不敬他这个皇帝?
于是,老朱闭口不言,看着韩度。
韩度不是不敬鬼神,而是相信这世上就没有鬼神。如果有鬼神的话,那倒是好了。韩度不仅不会恐惧,反而巴不得冲上去,问问自己怎么才能够回到现代。
可惜这不能够表现出来,要是表现出现代人那种无视鬼神的态度,那恐怕就算是老朱都不会放过自己。
微微一躬身,韩度笑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下官从来都是敬鬼神而远之,清明节祭祖,中元节修坟,下官没有半点不敬啊。”
李叔正听到韩度否认,当下就怒了。“混账东西在老夫面前你竟然还敢矢口否认,你说你没有半点不敬。那老夫问你,你住的屋子明明闹鬼,那你为什么还要继续住下去,连搬都不搬走?”
无缘无故被人骂了一通,韩度还不能和对方翻脸。对方毕竟是一部尚书,而韩度这个八品小官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其翻脸的话。就算是老朱也不会维护韩度,反而要重重的责罚韩度。
否则,一部尚书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一八品官顶撞。如果不重重处罚八品官,岂不是乱了纲常?
因此,韩度仍然笑意盈盈的回道“下官不知道尚书大人是从哪里听到的流言蜚语,下官家里的情况,下官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切正常,绝对没有尚书大人说的闹鬼的事情。下官谢过尚书大人的关心。”
韩度直接矢口否认,意图很明显。如果韩度要是和李叔正争辩的话,李叔正完全可以以势压人,彻底让韩度翻不了身。但是韩度为什么就要跟着他的节奏走?韩度完全可以直接说自己家里一切正常,什么闹不闹鬼的,都是些无稽之谈。
毕竟站在外人的角度上来说,韩度家里也没有闹鬼,韩度天天住在家里自然是最清楚的。既然韩度说没有,难道李叔正还能够一口咬定韩度家里闹鬼?李叔正有证据吗?没有。
而且,说别人家里闹鬼,本就有着诅咒他人的意思。如果李叔正纠缠着不放,反而会让人怀疑他的人品。
韩度完全不入李叔正的全套,这让李叔正不由得仔细看了韩度一眼。
正要说些什么,却被老朱挥手打断。
“好了李卿,既然韩度说家里一切正常,那就说明城里的传言不过是以讹传讹,根本不可信。”
老朱及时开口,帮了韩度一吧。
李叔正见皇上开口,只知在这件事情上理亏的他,只得低下头来,“是。”
老朱见李叔正低头,满意的看了韩度一眼。
顿了顿说道“李卿如此深明大义,朕心甚慰。朕为天下苍生计,主张吃这海里的东西,希望众位爱卿能够景然从之。”
老朱虽然说的是百官,但是眼睛一直盯着李叔正不放,只要能够搞定这位礼部尚书,那其人人自然迎刃而解。
奉天殿里鸦雀无声,百官都在看着李叔正的反应。
李叔正这才反应过来,他一个无意的举动,竟然成为了出头只鸟。脸色顿时一红,梗着脖子好不退让的说道“恕臣难以从命。”
老朱闻言,眼睛里面好似有冷光闪过,呲着尖牙朝李叔正笑。
韩度见老朱好似有了真火,忽然出声朝李叔正问道“尚书大人,不知道能否听下官一言?”
老朱对于韩度忽然插话,不仅没有发怒,反而一脸平静的看着韩度。
李叔正不知道韩度想要说些什么,不过也不介意听听韩度的想法,便点头说道“当然可以。”
韩度点头,笑着说道。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朝廷百姓的命脉。自古以来,但凡是能够为天下百姓增加一斤一两的粮食想法,有人想方设法去做了的没有一个不留名青史的。举个例子,贞观年间,天下蝗灾四起。唐太宗皇帝为了能够消灭蝗虫,给百姓留下口粮,不惜带领百官生吃蝗虫,甚至喊出‘莫食子民口粮,旦食朕心肝’的话。”
唐太宗吃蝗虫的典故,在史书上大书特书,被视为帝王爱民的典范。在场的百官个个饱读诗书,自然不会不知道。
被韩度这么提起,大家都觉得吃这个东西,或许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是一件坏事。
韩度两手一摊,耸耸肩说道“结果如何,大家比下官更清楚。唐太宗爱民如子的美名就此流传千古,不仅如此,当时和唐太宗一起吃蝗虫的人,哪一个没有在史书上面留下厚厚的几页?”
名留青史,这是读书人一辈子追求的事。可是想要留名青史,何其难也?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奋斗了一辈子,连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字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却有一个机会摆在他们面前,只要把面前的这些东西吃下去,上行下效带领天下的百姓去吃。从此以后,只要这东西能够成为天下百姓的一部分食物来源,那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继续吃它,他们的功绩便会被牢牢的记载在史书上。而且不仅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亡,反而还会越来越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