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心满眼都是鄙夷,对于许蓝春,她是十分不爽的。
“行了,先别说那些了,知晴去拿两块大饼干,给你二姐三姐吃。”
这边的习俗就是这样,每家每户的孩子都是各论各的。
老大家的三个孩子,许知诚最大,小辈的都叫他大哥。
许知念和许知心,顺理成章的就是二姐和三姐了。
包括他们家的三个,知晴是大姐、知礼是二哥,知念是三妹。
因为后面没有更小的孩子了,就叫他小妹或者老妹都是可以的。
“哎~”
许知晴放下了手里面的盖帘,赶紧跑到屋里去了。
不一会儿,就拿了两块大饼干出来。
“二姐、三姐,你们赶紧尝尝,可好吃了。”
“不要,知晴,留着给知意吃吧。”
柳云霜笑了笑,许知心的眼神都粘在上面了,她姐不发话,自然是不敢接的。
“快拿着吧,她们都吃过了。”
听到她这么说,许知念才接了过来,许知心也高兴的接了过去,尝了一口。
那种甜甜的,油油的感觉,充斥着整个味蕾。
“这也太好吃了。”
她高兴的眯起了眼睛,许知念则是掰了一半,过去给了许知意。
小孩子不懂那么多,见有人给她吃的,就高兴的接过去了。
柳云霜也没有说什么,这个孩子知道进退,很有姐姐的样子。
“二婶,你不知道。
上次你给我们包子吃,被许知薇看到了。
回去就告状了,我奶骂了半宿。”
“就是就是,我当时都没看到她在哪儿,居然就被看到了,真倒霉。”
“这事儿,你妈那天过来跟我说了。
我也没有注意到,你们以后还是要离她远一点,这孩子不是啥善茬。”
闻言,许知心冷哼了一声。
“就那样,还嘚瑟得不行了,白瞎了二婶之前还管她。”
许知念拍了她一下,就怕说什么不好听的话。
显然,这两个孩子都是知道许蓝河和许蓝春的传言的。
“我也没说什么。”
她明显有些不服气,不过还是听话了闭了嘴。
“对了,二婶,你还不知道。
许知薇不知道在哪里发现了很多红薯,那天让我三叔跟着挖回来了。
还不少呢,足足有两大袋子。”
“你三叔跟她去挖了红薯?”
原来,那天知晴他们看到的,就是过去挖红薯了。
怪不得,许老三居然那么勤奋,原来是这样啊!
“是,你都没见,我三叔多不行,两袋红薯都扛不回来。
最后还是大半夜的,让我爸和我二叔去接的。
我妈可生气了,这万一被抓到,那就完了。”
这个年代,粮食都是公家的。
自己私自种,还不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那肯定是不行的。
“他们是在山上找到的吗?”
“对,就是在山上,你咋知道的,二婶?”
“那天知晴他们姐弟三个在门口采蚂蚱菜,正好看到了他们俩,往山上去了。”
一切,都能对的上。
“唉,你都不知道,这两天,许知薇可是横着走呢。
我奶一口一个小福星叫着,还说算命的算的准,她就是命好。
要我说,这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许知心是各种不服气,尤其是许知薇告状之后,就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说那些干啥,人家就是命好。”
许知念唠叨了一嘴,对于妹妹,她还是压制的。
“知心,这话在我这说说就算了。
让别人听到了,不知道又是什么官司了。
你姐也是为了你好,不许跟她堵气。”
许知心点头,有些气馁:“二婶,我都知道,就是不服气。”
“这也没啥服气不服气的,她过她的,你们过你们的。
你小姑不是要相亲吗,到时候,肯定会把她带上的。”
这一点,她是很确定的。
许蓝河根本不是许知薇的父亲,许蓝春虽然自私自利,可是对于这个女儿,还是很宠爱的。
她就算嫁人,也不可能将就,老太太也不可能同意的。
到时候,找了一个条件好的,自然是比老许家的日子好。
许知薇跟着,也算是享福去了。
只是不知道,等到富豪找来的时候。
上辈子为他守身如玉的农村美少妇,嫁做他人妻了,会是什么感想。
“我小姑的条件太高了,谁能看得上她啊。
那么大岁数了,名声也臭了,还以为自己是个千金大小姐呢,真是无语。”
知心说完,知念赶紧解释。
“二婶,我奶跟那些媒人说了。
想娶我小姑,要给两百块钱彩礼,三转一响都得有。
还要自己单过,不跟公公婆婆一起。
大瓦房,最少得有三间,要不就不行。”
就很离谱,她许蓝春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那人家,也答应了?”
“媒人的脸都绿了,明明是他们把人请过来的。
一听这条件,都摇头呢。”
确实是,就算是条件不错的大闺女。
能达到这样的,估计也没有几个。
反正方圆十里,倒是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好的彩礼的。
“她也知道,跟公婆住在一起,儿媳妇会受不了。
那为什么还磋磨自己的儿媳妇儿,女儿就不行呢。”
柳云霜冷哼了一声,这许老太就是个双标狗。
“我奶真的挺讨厌,二婶,我偷偷跟你说。
那天我妈跟我爸说,你们现在可好了,她也想分家。
可是我爸不愿意,还让我妈以后别说了。
唉,要是能分出来单过,那该多好呀。”
许知心快人快语的,心里怎么想,就都说出来了。
“你们家自然是不能走的~”
“为什么?”
“你想想,现在我已经离开了。
你三婶是城里姑娘,又怀孕了,根本不上地。
你三叔一年挣得工分,还没有你们两个孩子多,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这老许家,可不就指着你爸妈呢。
要是你们一家子都离开了,他们一大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能在山上发现红薯地这种事儿,可不是天天有的。”
她说的是事实,这两个孩子,不可能不知道。
“凭什么呀,就让牛干活,不让牛吃草,我们又不欠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