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春节,我打算再从各大医院选出一些年轻的有潜力的年轻医生作为预备役,跟着医疗小组的专家学习。”
方彦对巩泰初说道:“都说中医门槛高,成长慢,其实我们真的有用心去培养吗?”
“只要用心去培养,哪怕多一位好中医,也是多一份力量,总是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
方彦道:“就说医院,医生们的生长环境巩老也知道,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医院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人才,太难了。”
“是啊。”
巩泰初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深以为然。
现在各医院的中医科室是什么情况,巩泰初还是很了解的,医学生们进了医院,就像是进了染缸。
也只有把一些纯粹的中医人提纯出来,重新组建一个环境,才能真正的摆脱一些影响。
前一段时间开会,林忠学准备成立福生堂中医研究院,其实也是这个打算。
医疗小组现在也就六个人,明年再从各大医院挑出一些人,跟着医疗小组成长,这些人将来就是研究院的骨干成员了。
“很好,很好。”
巩泰初原本以为庆州省医疗小组只是有人一拍额头临时的一个想法,没想到却如此完善,林忠学和方彦把以后都考虑到了。
巩泰初也就是觉的这个医疗小组很不错,所以想要了解一下,如果这种模式可行,或许可以全国各地推广,帮助各省建立中医医疗小组,打造中医班底。
“看来我这次没有白来。”巩泰初高兴的道。
“其实我们也只是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方彦笑着道。
“刚才小黄说你谦虚和别人不一样,看来还真是。”
巩泰初笑着道:“这件事要是能做成,你们功莫大焉。”
“功莫大焉不敢说,其实很多事不一定就具有复制性,只是做做看。”方彦道。
很多事,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像这个医疗小组,庆州省能做好,别的省份不一定就能做好。
首先,医疗小组的领导必须要有能力,而且没多少私心,仅仅这一点,其实就很难了。
如果说庆州省的医疗小组组长不是方彦,而是董齐辉的话,那么这个医疗小组最终也不过是个样子货,可能也只是一群务虚的给自己邀名罢了。
仅仅只有方彦,如果没有林忠学和田老板的支持,这个医疗小组也不可能纯粹,可能没两天半,方彦自己都撂挑子不干了。
上下一条心,这才是医疗小组现在做的还不错的原因。
以方彦的阅历,什么事没见过,所以方彦看问题并不像大多数人那么乐观,其实也就是先做做看罢了。
很多事情,一开始的初衷未尝不是好的,可慢慢的也就变味了。
就像中西医结合,就像中医的革新,最初的一批人,也是为了中医,只不过慢慢的,性质就变了。
中西医结合,首先要把中医和西医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平等才能结合,不平等,也只能被吞并,哪儿来的结合?
方彦和巩泰初足足聊了两个多小时,巩泰初这才离去。
“方医生,厉害呀,竟然和巩老聊了这么久?
巩泰初刚走,黄正良几个人就进来了。
像巩泰初那种大忙人,专程来找方彦,两个人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这说出去都没几个人信吧?
“巩老对咱们医疗小组很认可,也表扬了大家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方彦笑着对众人道。
“方医生,巩老是为了医疗小组而来?”林江宇问。
“不错。”
方彦点了点头:“这一段时间,咱们医疗小组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是好事。”
“巩老竟然都关注到了。”
所有人都有点振奋,巩泰初那可是杏林第一人,巩泰初都关注到了大家,那就是直达天听了。
“其实主要还是方组长的功劳。”蒋维学笑着道。
“大家都很辛苦。”
方彦道:“这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很忙,我也看在眼中的。”
方彦这一段时间其实也就是治疗一些高难度的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是其他人在负责,特别是方彦去香江的几天,所有人都很忙。
“对了,年后咱们医疗小组准备筹备一个预备小组,这一段时间大家都操点心,各医院有不错的有天赋的年轻医生,都可以留意一下。”方彦对众人道。
“方医生,有什么要求吗?”徐近良问。
“年龄最好是四十岁以下的,有潜力,思维方面比较正的。”
方彦道:“到时候大家都可以带一带,也给你们分担一下压力,端茶倒水之类的,出门也有人帮忙。”
“这是让大家收徒弟了。”姜萌笑道。
“差不多。”方彦点了点头:“不过门槛肯定要高一些,基础太差的暂时就不要考虑了,一步一步来。”
随着医疗小组的名气越来越大,到时候工作也越来越忙,到时候黄正良等人可能动不动要四处跑,带个人,一方面可以帮一帮黄正良等人,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带个徒弟。
这种情况下带徒弟,成长肯定不会慢。
不过医疗小组这边接触的患者情况大都比较复杂,基础太差的话,肯定是跟不上的,要有一定的基础。
经过这么长时间,医疗小组的资金已经很充裕了,医疗小组负责的患者,医院肯定是要给医疗小组这边诊费的,黄正良等人去其他医院,也是有诊费的,只不过要比寻常的飞诊便宜很多。
像黄正良,如果有人请黄正良出诊,没有五千块是拿不出手的,医疗小组的名义,倒是要不了这么多。
不过,一些患者对医疗小组额外的感谢,比如劳伦,感谢费就不算少,这一笔诊费,方彦是直接算到了医疗小组的账上了,并没有自己拿,方医生并不在乎钱。
“人数就暂定每人带一个人,到时候我考察一下。”方彦对众人道。
“我们都记下了。”众人点了点头。
在医院,实行的是分级制度,普遍来说,分为三级,也就是一线医生,二线医生,三线医生。
一线医生也就是住院医,负责直接对接患者,要查房,配合主治医师等,二线医生就是主治级别,三线医生就是副高以及以上。
除了急诊科,其他科室是很忌讳越级上报的。
也就是说,一线医生大都由二线医生负责,而二线医生遇到问题,可以找三线医生解决。
但是就人数而言,一线医生人数是最多的,其次是二线医生,三线医生人数最少。
所以在医院,一线医生想要学东西,大都只能跟着二线医生学习,学习的时候多对少不说,还存在一个情况,那就是,可能二线医生的水平并不比一线医生高太多,年资差距也不是很大。
就拿外科举个例子,刚进医院的住院医需要上手术,但是一些新晋主治也需要上手术,这就有一个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新晋主治自然不会放心的去教新来的住院医。
也就是人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还有,教徒弟费时费力,又没有什么奖金,平常上班就很忙了,谁会专门去教学生,因而医院的医生想要学东西,大都要看自己。
要有眼力,要有天赋,要勤奋,要会巴结人,要懂得察言观色,争取各种机会。
但是在医疗小组这边,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黄正良等人都是顶尖的专家,一带一,就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先培养出一批有水平的医生,这是方彦和林忠学的想法,并不需要太着急。
就像方彦给巩泰初说的,多一个人,也就多了一个人,只要去培养,人才总是在增加,不会去减少,不能因为难,而什么都不做。
经过这么多年下来,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中医的师承模式,确实能培养出水平不错的接班人。
医学院和高校,可以让众多医学生学基础,先入门,然后挑出值得培养的人才专门培养,这本来就是正确的教育模式,并不能指望每一位医学生都能成名医,就像不能指望每个孩子都考上大学一样。
优胜劣汰,现实本来就是残酷的。
现在医疗小组这边要做的就是培养精英,有了足够的精英,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中层医生。
......
庆城机场。
谭庆云远远的就看到接机口显眼的牌子:谭庆云教授。
“谭教授,欢迎欢迎。”
吕丰民笑着迎了上去,和谭庆云握着手:“欢迎谭教授前来庆城啊。”
“吕教授气了。”
谭庆云笑着道:“我也只是来一趟庆城,没想到还是被吕教授抓到了,想清闲都不行呀。”
“谭教授难得来庆城,既然来了,怎么也要去我们学校给学生们讲个课吧?”吕丰民笑呵呵道。
谭庆云名气不小,得知谭庆云要来庆城,庆州省中医药大学这边就联系上了谭庆云,所以吕丰民亲自带着人来接机。
当然,这也是谭庆云乐意的,谭庆云这种人,靠的就是名气,到了各地,自然是以开讲座,上节目,做演讲来给自己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