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596章 魅力
    目前来说,新闻司,与情报司、教化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新闻司大使,便是原情报司内务科主事刘本深,报社博士,相当后世的总编辑,却是原教化司成员,往日保安州儒学训导江宏生。

    刘本深被调到新闻司,众说纷纭,此人算是情报司大使温达兴的得力干将,不过隐隐的,似乎威胁到温达兴的地位,特别现在他失去右臂,精力大不如前的时候。

    大将军是念旧情的人,把刘本深调到新闻司,也避免二虎相争,同时刘本深算高升一步,也没有话说。

    而刘本深的位子,则由情报司下,原保安卫城,前守备李贻安的儿子李守勤替代,同样一个深沉的中年人。

    原来另一个训导黄日光,任了杂评版主撰,此时他拿着一份稿子,看着眼前的江宏生,惊讶地道:“江兄,这个……这个什么‘最爱金瓶梅’是什么来头?总有他的稿子,还必须刊登?”

    由不得他不奇怪,三月间报纸设立不久,就有一个笔名叫‘日出东方’的人,时时投稿……不叫投稿,叫拿来,听说他的稿子,皆由新闻司大使刘本深,亲手交给江宏生,让他刊登的。

    约半个月后,‘最爱金瓶梅’也来了,享受同样待遇。

    奇也怪也,要知道,此时大明的笔名,多半是些问竹轩主人,平江不孝生,芳草屋主人,梅花轩居士等等比较有意境的,那个‘日出东方’虽然有点怪,但是还好,笔名也颇为意境,细思之,也有豪迈在内。

    而且他写的点评稿子,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紧扣主旋律。自报纸发行后,在宣府镇民间,军中,都有大批的拥趸。

    这个‘最爱金瓶梅’……

    笔名就不说了。上不得台盘,而且评论尖锐辛辣,虽然大部分在唱赞歌,不过隐含着建议,批评。甚至经常与‘日出东方’打嘴仗,引起争议,要不是不知这‘最爱金瓶梅’是谁,可能已经被某些人殴打。

    或许,整个新闻司,只有大使刘本深,知道这‘最爱金瓶梅’是谁,不过他高深莫测,丝毫不透露口风。

    面对外界询问,新闻司发言官也趁机言:“曾有叵测之徒言宣府镇排除异己。虐待士绅学士,封杀言论,‘最爱金瓶梅’存在,以铁的事实,证明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他慷慨激昂,最后道:“欢迎到宣府镇来,这里,士民工商,皆是乐土。”

    黄日光也奇怪‘最爱金瓶梅’是谁,稿子不审就可以过。难道有什么深厚的后台?

    不过他承认,‘最爱金瓶梅’写的时论杂评,引起争议同时,也大大提高报社的投稿量。各阶层人员,踊跃投稿,稿费是一,有名有利,何乐而不为?当然,他们必须过校稿官的关口。

    面对黄日光询问。江宏生苦笑一声:“黄兄就不要多问了。”

    他又拿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笔名:“还有,以后这几人的稿子,也享受相同待遇,不得增删,孙校稿那边,不会过问。”

    黄日光一看,纸条上写着:骑鹤下扬州、花开堪折直须折、天下无处不汉风、曾是一个兵、老甲长、拳打南山脚踢北海,等笔名。

    那个骑鹤下扬州、花开堪折直须折没听说过,天下无处不汉风、曾是一个兵,曾在报社设在宣府镇教场的军报上时有见到,老甲长、拳打南山脚踢北海等笔名,在军报上偶尔闪现。

    现在,他们也转战时事报了?

    从‘日出东方’到‘拳打南山脚踢北海’,笔名皆是乱七八糟,这些人是谁?黄日光心下疑惑。

    二十四日一大早,报社后院大门广场,密密的送报车停着,这些送报车,皆是高头大马,可以将报纸,快速的送达宣府镇各路各处。

    “驾,驾。”

    散发油墨香味的送报车,分批出发,有的,就往镇城各售报屋,有的,前往宣府镇各路,最主要的,还是沿着新修官道,马不停蹄的送往东路,毕竟那边,识字率太高了,也是报纸购买的主要人群。

    宣镇时报,每六天发行一次,每份报纸,是铜圆一个,或粮票五合,毕竟在宣府镇,粮票的购买力,比银圆铜圆高。

    对这个定价,购买人群,没什么异议,毕竟大明书籍向来昂贵,而一份宣镇时报,分好多版,内中有多少字啊,太值了。

    “排队,汉籍优先。”

    不比后世的报纸,眼下宣府镇的售卖人员,可是充满优越感的,在镇城昌平街、鼓楼东西大街,按院街等处,都设有售报屋,购买的人群,需要排队,而且汉籍优先,各茶楼酒肆老板优先。

    看着前方人员趾高气扬的优先购买,后方的归化籍,暂住者,都是担忧地看着,惟恐轮到自己,报纸就没了。

    这些人中,甚至很多是大同镇,山西镇,还有宣大外派来的驻地人员,眼下,他们在宣府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买报纸,报纸一买到,立时运用各种手段,快速送达主人手中。

    几个月来,报纸的魅力,已经吸收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在群众强烈要求下,也是宣镇时报印刷量越大的原因之一。

    眼见报纸之利,镇内已有多人申请开办报纸,京师之中,也有人在酝酿,上个月,三晋商报,隆重诞生。

    “老爷,老爷,报纸买来了。”

    一个随从,欢喜的奔进巡抚府邸内,对堂内焦急踱步的朱巡抚叫道。

    看他样子,朱之冯瞪了他一眼:“毛毛燥燥。”

    又迫不及待道:“快快拿来。”

    接过报纸,闻着上面隐隐油墨香味,朱之冯精神一振。

    手中报纸,版式颇如后世,印刷字体,使用铜活字,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最早在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比西方,约早四百年。此后又有“泥活字板”、“磁板”、“木活字版”、“铜活字版”、“铅活字版”、“锡活字版”等样式。

    而铜活字,明时弘治年间,在江苏的无锡、苏州、常熟、南京等地比较流行,不少富豪巨商。都在制造铜活字印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无锡的华家与安家。

    不过到天启、崇祯时期,因经济能力下降,感觉铜活字印刷成本太大,世人多使用木活字。这种较为成本价廉的印刷方式,邸报对外发行,更采用手抄方式,养活多少京师抄报人。

    只是木活字印刷,印刷质量不佳,字体歪斜、墨色漫漶,所以王斗,还是觉得使用铜活字印刷为好,他设立报纸,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成本。

    拿着报纸,朱巡抚惬意的躺到椅上,戴上自己的眼镜,这个大明曾称叆叇的东西,原本是用细绳绑在耳朵上,不过某日王斗无聊,吩咐工匠如后世样式,打造了镜脚,重命名眼镜。

    很快流行开了,相关的眼镜厂更是设立。毕竟大明,有钱又近视,或是老花眼的家伙不少。

    对此,朱巡抚曾骂王斗荒抛正业。堂堂一个侯爵,竟整奇技淫巧的东西,浑然忘了,他眼下的方便,都是王斗的功劳。

    咳嗽一声,吩咐下人泡上香茗。朱巡抚激动地展开报纸,果然,自己的檄文登上了。

    朱巡抚心中那块石头终于落了下去,这才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的细细观看内容。

    头版头条,当然是被王斗融合过的檄文内容,朱巡抚不发表评论。

    然后接着下方,是王斗岳父,宣大总督纪世维的檄文:“呜呼,圣人有云,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也……”

    不可否认,王斗岳父是有才气的,只是洋洋洒洒数千字,前面两千,久久不入主题,王斗只好放弃他的檄文。

    不过朱巡抚看得摇头晃脑,赞叹道:“纪公此文大妙,可以酌酒也。”

    然后接下来,是朱巡抚自己的檄文:“嗟夫……”

    又是数千字。

    越欣赏自己的文章,朱巡抚越觉满意,他久久的自我欣赏,同时心下恼怒,自己苦心竭力,写的檄文何等精妙?却只被王斗入选“奉天讨伐”四个字,还赶不上符名启。

    他哼了一声:“这个王斗,不象话。”

    再接下来,是大同巡抚卫景瑗的檄文:“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眷命,奄有万方,以西、北密尔胡戎,乃设陕西行都司于甘州,山西行都司于大同,万全都司于宣府,又于口外设大宁都司,辽东辽阳设辽东都司……”

    “虽比老夫略差,也足见才气。”

    朱巡抚点评。

    再又是宣府镇镇守太监杜勋的檄文。

    “说与归化城众鞑子知道,我大明天朝要发兵了也,你们快快投降哩。教手下鞑子众管事,把那户口文簿统计一下,让我们好接受勘合也。城内城外鸡鸭牛羊马也要统计了,不能漏了一头哩。天兵来了你们躲避不了的,投降了就天下太平也……”

    若说白话文先驱,明太祖算一个的话,杜太监,一样深得内中三味,不过看着这檄文,朱巡抚嗤的一声笑,不屑一顾:“粗鄙不文,不学无术。”

    时报内容很丰富,不过朱巡抚很快转到评论版,眼前一亮,上面刊登了“最爱金瓶梅”一篇文章,朱巡抚如获至宝,正了正眼镜,细细观看起来,一边不时拍腿叫好。

    起初,他对“最爱金瓶梅”这个笔名排斥,不过他写的评论内容,很快吸引了他,最后更是迷进去。

    朱巡抚时时感慨,不知道这“最爱金瓶梅”是谁,否则自己定要与其把酒言欢,促膝长谈。

    ……

    京师,王德化欢呼雀跃进来:“皇上,皇上,这期的宣镇时报到了。”

    崇祯帝欢喜道:“快拿来让朕看看。”(未完待续。)<!-110->